10岁女童袁嘉怡 用孝善稳住风雨飘摇之家

编辑:

编者按:袁嘉怡,7岁,父亲因病离世,一年后,母亲改嫁,留下她和瘫痪在床的奶奶相依为命,3年来,她坚强乐观,在家里,包揽所有力所能及的家务,孝敬奶奶,用坚毅、善良、勤奋为自己和奶奶撑起了生活的一片天。在学校,刻苦学习、乐于助人,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个幼小的女童用自己的乐观坚毅告诉人们,善良和爱可以让生活充满希望。

袁嘉怡新市渡镇新凤学校_副本.jpg

袁嘉怡

10岁本是一个天真烂漫、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年龄,而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新凤学校五年级学生袁嘉怡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用她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沉重重担。2016年获评赫山区首届“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7岁 扛起父亲的重托

袁嘉怡出生在一个生活十分困苦的家庭,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奶奶多年类风湿病,常年瘫卧在床,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平时打点小工维持。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嘉怡从小就很懂事,十分疼爱奶奶和爸爸妈妈,主动承担起照顾患病母亲和行动不便的奶奶的责任。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灾难再次降临,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袁爸爸因肝癌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临死前袁爸爸放心不下这个家,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把嘉怡叫到身边含泪叮嘱:“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奶奶,一定要守住这个家。”

年仅7岁的小嘉怡谨记着父亲的遗愿,信守和父亲拉勾勾的承诺,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父亲的重托。她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做饭、洗碗、扫地、洗衣、伺候奶奶......时不时伴随着来自患病母亲的莫名责骂,小嘉怡总是默默承受,不遗余力的照顾着母亲,一直希望母亲哪天能够好起来,也渴望能拥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母爱。可小嘉怡的懂事和爱心并没有留住母亲,父亲去世一年后,母亲便改嫁他乡,从此小嘉怡便和奶奶相依为命。看着坚强的小小的身影,奶奶感动、心疼却也难过、无奈,时常一个人偷偷的抹眼泪。

“勤俭持家”小能手

平时虽然有来自村里邻居和好心人一些帮助,但生活的艰辛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同情而停止。小嘉怡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辛,格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每天早早起来安顿好奶奶,舍不得坐校车步行四五里路去上学。为了给奶奶改善伙食,给家里增加收入,小小年纪的她主动找到村里凉席厂的老板要了一些穿凉席的活儿干了起来,一有空余时间便赶紧穿凉席挣钱,一元、两元......凑在一起买肉食给奶奶补充营养。当问及穿凉席这件事时,小嘉怡特别高兴,总是一脸幸福的说,我用赚到的钱给奶奶买了个西瓜和排骨。幸福也许是心里的感动,也许是内心最简单的一种需求,对别的孩子来说也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可能都不曾留下记忆,但对嘉怡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满足和幸福。

坚强乐观 品学兼优

虽然很忙碌,虽然困顿不堪,但小嘉怡却并没有因为这些丢下学习,在老师眼中,她是个懂事、学习刻苦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个热心、讲信用、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好伙伴。在学校,她品学兼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她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在家里,她包揽了家里所有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奶奶的贴心小棉袄,为奶奶洗澡都是轻轻柔柔的,并时刻陪伴奶奶左右。

邻居王奶奶夸奖她:“从不到哪儿去玩,生怕奶奶有事叫她,是个好妹子啊!搭个矮凳子才够着那炒菜的灶台……真是个好孩子……”

嘉怡说她渴望母亲能够回来,哪怕又多一份需要的照顾,也时常思念父亲,谨记自己对父亲的承诺。这些年来,她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一份承诺,用责任坚守着父亲的遗言,用坚强默默守护着这个家庭,稳住了风雨飘摇的家,为自己和奶奶撑起了生活的一片天。

(本文综合自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提供素材)

[责任编辑:尚明]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