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生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慈善权利和义务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与网友展开探讨
信息公开不是抑制你的能力,而是你增长能力的过程。这样一种正向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信息越公开,社会关注度越高,公信力越强,资源聚集度越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新华公益打造的“互联网+公益”系列访谈第八期开录。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就《慈善法》出台后我国的公益事业模式转变等问题与网友们展开探讨。
主持人:不久前,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 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新生态”,想请教您这种“新生态”新在哪?互联网的加入给公益事业带来了哪些冲击和改变?
王名:这个论坛是对外友协、宋庆龄基金会和清华一起主办的,我们提出“公益新生态”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的核心,我理解是三个方面:一是透明,二是公开,三是跨界。
关于透明,这部法律集大成,是世界上最新的《慈善法》。一方面解决了我们在公益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试图从制度建构方面为公益事业的实践发展提供很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这部法律广泛吸收了包括英国慈善法在内的世界上最新的一些公益慈善的理念,怎样更好地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这部法律在这方面做了很重要的探索和尝试。
最重要的是信息公开。一方面要求慈善组织向社会公开信息,另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布慈善组织相关要求,这是前所未有的。对社会组织来说,能不能成为慈善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约束是信息公开的要求。
信息公开通过什么来实现?信息平台。在这方面民政部门正在加紧开展工作,9月1号实施《慈善法》,9月2号就指定了13家信息平台,包括新华网也在里面。这个平台系统会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专业化。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平台和社会的对接。
主持人:这种平台是否也是“新生态”其中一个表现呢?
王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就会解决一些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慈善事业发展中最常见的捐赠者、受益者和监管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还有第三类平台是慈善组织的自建网站。三类平台建立起来,有效对接以后,整个平台运转一年以后,整个系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信息系统慢慢形成。我想帮助谁,就会在平台上获取信息;谁想得到帮助,平台能够马上提供信息。
主持人:这是一个“互融互通”的概念,我想寻求资源帮助我,救命呼声的出口都在这个平台上。数据的管理非常重要。
王名: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公开的、透明的生态概念。还有就是跨界。
主持人:对于其他行业跨界这个词不新鲜,很热门。但是对于公益来说,跨界这个词还是比较新鲜的。
王名:在互联网时代,一定意义上公益不再是一个小圈子,公益是全社会都在参与的过程,一定意义上“人人公益”、“时时公益”成为可能。《慈善法》实际是强调每个社会成员慈善公益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少数人的。
在《慈善法》时代,公益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力,少数人的事情,公益成为全社会都在参与的,边界慢慢模糊。当然,这个公益过程本身还分临时的、偶然的、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或者分低级形态和高级形态,高级形态到了慈善组织,是经常性的。低级形态可能是一种偶然的、一次性的慈善活动。
主持人:关于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跨界公益,我作为职业公益人,近半年来一直在思考“公益新生态”,我之前思考的是“公益生态圈”的概念,根据王院长今天带来的新观点,其实已经没有圈了,公益是跨界的、融合的、无边界的概念。
王名:这也包括了生态系统提升、升华的要求,我们过去几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很快,包括总的体量、各种组织、活跃程度,但是这个生态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慈善组织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够高,参与慈善活动的主体规范性等问题。《慈善法》一方面是制度框架,保证相应的权利,建立一些有效的制度性促进和保障系统,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制度框架,能够对慈善行为、慈善活动,包括慈善组织形成的生态系统有一个升华和净化作用。
主持人:那新法要求的信息公开应该公开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内到外全部要一览无余,有没有界限?
王名:《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要求是全面公开,从头至尾。在互联网时代,慈善组织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平台向社会发布,这些信息汇聚成巨大的信息流,关乎慈善组织、慈善项目以及参与者。最后进入到大数据系统里,我叫它“慈善大数据”。它跟社会获得的其他组织信息以及政府掌握的相关信息,汇集到一起全面展示,尽可能实现信息对称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我认为对慈善组织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藏得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慈善组织作为公共性很强的组织,它没有什么信息是可以藏的,也没有什么是有必要藏的。
主持人:我们探讨过数据隐私的问题,涉及到公益慈善的数据是否也涉及到数据隐私呢?
王名:信息公开不是抑制你的能力,而是你增长能力的过程。这样一种正向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我的理解,这个生态系统不应该有什么所谓公益隐私的概念。所以要积极推动信息公开,信息越公开,社会关注度越高,公信力越强,资源聚集度越高,你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