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变身公益达人,爱心满满
汤小霞(左二)和小霞驿站的志愿者在一起 马晶晶 摄
1月12日,汤小霞度过她的第二十三个“生日”——她患有结肠癌,23年前的这一天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告诉她,她的生命可能只有半年了。但令人惊喜的是,23年后她不仅身体状况好转,还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创建了南京癌友康复协会和小霞癌友康复驿站,帮助了上万名癌症患者。
患癌症悄悄写好遗书,家人却不离不弃
汤小霞原本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有两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幸福。然而1991年开始,她不断发低烧,医生诊断是阑尾炎,一直到1993年1月,她因发烧昏迷,才被确诊为结肠癌。
1993年1月12日,她接受了手术,但做了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她陷入巨大的痛苦中,这种痛苦不仅来自身体,还来自心理。医生告诉她,她剩下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多了。
“我开始给自己准备后事,写好了遗书,想要把遗体捐献出去。”汤小霞说,当时觉得挣扎着活下来,不如平平静静地走,“但是我们家老头子和两个儿子不停地鼓励我、照顾我,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那段时间,每天一大早,南京岗子村到情侣园的路上,都能见到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坐着妻子,两个人边走边聊。到情侣园后,丈夫把妻子从车上抱下,当妻子锻炼身体时,丈夫就静静守在一边。
“就这样过了半年,我还活着,并且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汤小霞说,其间,两个儿子也是每天变了花样地给她做营养餐。
投身公益20年,帮助上万名癌症患者
身体状况好转之后,汤小霞投身到了社会公益中。1997年,她和另外7个癌友自筹3万元资金,创建了南京癌友康复协会,每个月在军总附近的一个活动室组织一次活动,邀请医生进行科普讲座,宣讲有关癌症的科学知识,第一次活动就吸引了七百多人参与,很快长期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一千多人。
“做这件事的初心就是为癌友服务。”汤小霞说,癌症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忍受心理上的煎熬,感同身受之下,她萌生了帮助其他癌友的想法。
2010年,她在南京玄武区和锁金街道的支持下,在紫鑫城社区创建了“小霞癌友康复驿站”,带领志愿者服务社区老人以及癌友,组织和宣传科学、健康知识。
周道忠今年60岁,1999年患上乳腺癌,手术之后加入了汤小霞的南京癌友康复协会,“他们都很关心、鼓励我,在那里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不是孤独的。”她加入到协会组织的康复锻炼中来,小霞驿站成立后,周道忠又成为第一批加入的癌友志愿者。2010年,她前往安徽参加铁人三项比赛;2012年,骑自行车环行省内10座城市,宣传小霞驿站、科普癌症相关知识,并且为一些癌症患者进行了捐助。
去年年底,周道忠乳腺癌复发,汤小霞和其他志愿者一直陪在她身边鼓励她,并为她组织了捐款。“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走下去的动力。”周道忠说。
和癌友康复协会相比,在小霞驿站,癌症患者不再是被帮助的对象,他们热心服务社区里的其他人。紫鑫城社区主任、党委书记王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小霞驿站成立后,还成立了“爱心姥姥服务队”“生命绿洲舞蹈队”“红十字科普服务队”等八个小队,面向社区居民。
“我们社区旁边就是山,2011年夏天下大暴雨,山洪冲倒了两堵民房的墙体,驿站的志愿者捐了钱,还帮忙维修;去年,组织电脑学习班,教社区的老年人使用电脑;每年组织捐款给一些贫困家庭,虽然钱不多,但都是一份心意。”王莺说。据统计,多年来,南京癌友康复协会和小霞驿站已经帮助了上万名癌症患者。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