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大作战!再掀“共享”热?!

编辑:秋水

丢书3_副本.jpg

3个月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希望呼吁更多人利用通勤时间“开卷”。如今3个月过去了,活动主办方新世相后台显示,4008本书仅被捡过1次,只有239本书被捡超过3次。

丢书1_副本.jpg

书“丢”了,谁在读书?

3个月前,参与“丢”书活动的不乏一些明星。比如黄晓明、徐静蕾和张静初等艺人纷纷晒出“丢”书照片。然而,这些书是谁在读?有人读了吗?

新世相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二维码。捡到书的人扫码就可以进入一个网页,里面都是这本书曾经的拥有者,大家可以交流读书心得。如今,从这个平台看,与明星有关的书几乎集体退出了“流通”。比如马思纯“丢”了一本《追风筝的人》、王子文“丢”了一本《小王子》。黄晓明“丢”的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惟一的记录是当日捡到书的人留言“哇,捡到黄晓明‘丢’的书好开心,期待明天的活动”。

其实,类似出“奇”招呼吁人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还有不少,比如有些主办方推出先交“订金”,一个月内读完4本书退钱;有些则在微信里建立阅读群,号召入群人每日打卡读同一本书。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奇”招效果却大多不理想。市民张先生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花哨的手段也需要更关注效果,否则难免会落入‘昙花一现’的结局。”

钱花了,书读了么?

一位名叫“灰灰”的网友,职业是一名教师,她曾经交钱加入了一个英文书共读的微信群。“就花了10元,也不是很多。群里除了组织者会偶尔蹦出来说几句,大部分人都不发言。欢迎入群的信息是蹦出来最多的。因为钱不多,我最后就默默地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书也一本都没读下去。”

“各种读书群加了不少,本意是刺激自己恢复阅读习惯。但几乎都是半途而废。”市民范女士说,“有的群会设置一些作业,有些很直接就是推销或者营销。比如有的群要求发读书笔记必须用一款付费的APP,可是我下载后发现根本不好用,书也就没有继续读。”

不过也有人很适应这种“社团式”阅读方式。市民白先生在银行上班,周末偶尔也需要加班。他说:“自从大学毕业,就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后来加入了一个大概十多人的阅读群,都是半熟脸儿。如果有人一周不交读书笔记,群主就会把他踢出去。而且看到其他人的读书计划和心得,也能激励自己读下去。”

丢书2_副本.jpg

阅读“共享热”依然引思考

阅读本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的精神活动,然而目前却变成了一种带有功利性目的的商业行为。为什么有的图书阅读推广活动被读者讽为商业秀、营销秀?就是因为其中有了商家营销机构的诉求,有了商业的利益介入,有的商家通过赞助图书活动进行商业宣传,有的植入了广告的影子,有的成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推广活动,甚至有的图书作者借机推销自己的作品,阅读文化活动完全变了质、变了味……

阅读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安静的读书环境,需要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精神氛围,需要每个人拥有良好的文化心态。举办书籍推广行动本无可厚非,但从本质上说,阅读更是个体化、个性化的。读书是一种爱好和习惯,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实践才不致荒废的技能,因此,培养良好的、持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每个人把阅读看做一种自觉--心灵的自觉、精神的自觉,源自我们心头的“阅读热”才能出现。

(来源:齐鲁晚报 北京日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