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宋庆龄讲坛”首开讲: 人生是一种选择

编辑:秋水

宋庆龄1_副本.jpg

3月1日,就任中国篮协主席刚满一周的姚明站到了“宋庆龄讲坛”首讲的演讲台上,台下坐着宋庆龄学校从小学到初中的千余名学生。

从中国最成功的篮球运动员转身,以37岁的年龄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篮协主席,姚明开启了自带高光的下半场人生但在最忙碌的这段时间,他决定放下一切公务,用半小时和一群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成功。他说,这么多年从事篮球相关工作,最重要体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姚明9岁进了少体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去“打篮球”,在此之前他甚至没有玩过真正的篮球,更谈不上喜欢。父母让他进入体校,是希望他通过体育特长获得高考加分,并不想让他去做职业选手。直到十七八岁,他才开始喜欢上打篮球。在不喜欢打篮球的八九年间,姚明每天训练两个半到3小时,后来增加到5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漫长的折磨。“随波逐流”,他用这四个字形容那个时候自己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当他真正喜欢上篮球以后,打球成了“物我两忘”的美好体验。

“当你全身心投入时,每天的训练变得特别快。快不仅是时间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把身心投入进去。”姚明形容,“过去篮球和我是分开的两个完全独立的物体,当兴趣爱好使我们结合起来以后,篮球成为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成为了篮球场上的一部分,篮球场上每一次鞋子摩擦地板的声音、篮球撞击篮筐的声音,或者投进的声音,在场上奔跑、听到风从耳边划过的声音,都成为一种享受。”

宋庆龄2_副本.jpg

整个人生都是选择,遵循兴趣不会后悔

如何让不喜欢做的事变成自己的兴趣?姚明给出的答案是,有时候看缘分,但更重要的是放开心态去理解做这件事的意义。“如果永远站在对立的情绪上,永远无法接受,只会让我们的未来变得越来越漫长,越来越漫无目的。”他说。

姚明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最早去打篮球是因为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对孩子来说,参加兴趣特长班最初很可能是出于家长意志而非自己意愿。姚明认为,不妨多与同学交流,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也许别人的某一个角度就会引领自己进入到兴趣爱好之中去。

他告诉孩子们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兴趣爱好会培养我们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你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蔓延,到某一刻你愿意做出选择做出牺牲。”

每个人时间有限,姚明认为坚持自己的兴趣会让一个人慢慢愿意为了兴趣去牺牲舒适的生活或其他东西,比如为了学钢琴放弃去游乐园,放弃打电动,“在作出这样选择的同时你就在慢慢长大,因为将来你们就会明白整个人生就是一种选择,这时候让兴趣去引导你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你们一定不会后悔。”

演讲结尾,姚明借梁启超的一句话激励孩子们:吾生平做事,得力于兴趣二字,“这句话充分表明梁启超的处事、立身与兴趣是分不开的。我相信最终大家会理解这样一句话。”

宋庆龄3.jpg

引导孩子培养对公益、体育的兴趣

虽然演讲时间不长,宋庆龄学校的孩子们从姚明身上学到了不少培养兴趣之道。姚明热心公益,也一直在引导别人这么做。他创办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姚基金”,还曾赴非洲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对自己的女儿,姚明也有意引导她走近公益。姚明和叶莉的女儿姚沁蕾现在6岁,在媒体上露面不多,姚明希望她能过普通学生的生活。但2013年姚明曾带她参加北京昌平区汇蕾学校的姚基金慈善赛学校探访活动。

姚明坦言,是作为家长的责任心驱使他这么做,“希望给我们的孩子上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去看一看这个社会的百态,让他们知道,他们有多么幸运,也希望他们从小就有一种回馈社会的想法和责任感。”之前也有人好奇有篮球“家学渊源”的姚沁蕾是否会承父业去打篮球,姚明的回答是“会让她自己选择”。

但他觉得孩子需要参加体育活动,在他看来体育体育到最后是身体和头脑的结合,“只有好的身体,才会给头脑等其他部位提供动力和支撑,才能最有效率地发挥出身体最大的潜能。”同样体育是性格教育的一部分,“团队运动能教会你如何去交流,怎么成为领袖,教给你团队协作,还能让你拥有健康的体魄。很显然,当你输掉的时候你也需要直面挫折。”

201703020400598562_副本.jpg

“姚明周”里感受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为了更好地感受这次演讲,宋庆龄学校在过去一周里举办了“姚明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姚明元素。

晨课上,孩子们学习、了解姚明的成长经历;午间活动时,探讨姚明为国争光的坚实行动;美术课上,孩子们画出各自心目中的姚明;课余时间,还搜集了与姚明有关的故事制作成海报……在“我想问姚明”的讨论课上,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围绕姚明小时候的生活、在NBA打球的经历、现在所从事的公益事业以及他的人生态度等提出种种问题。代表中国三次出征奥运会,以不懈努力征服世界篮坛;创建希望小学篮球季活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投身公益事业,身体力行保护野生动物……从姚明的身上,孩子们感受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孩子们用小小的画笔和画纸,传递了对姚明的敬意。而同学们的作品也汇集成了“孩子眼中的姚明”画展,一幅幅饱含爱和敬意的作品,汇集在校园通往宋庆龄讲坛的长廊两侧。

道德教育是浸润式文化

第一次亲眼目睹“小巨人”叔叔的风采,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四年级二班的张天怡告诉记者:“我觉得姚叔叔说得对,希望我也能坚持、投入,把钢琴练得更好。”

“道德教育不该是说教,而应是充满整个校园的一种浸润式文化,”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容说,“宋庆龄讲坛”既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又提供学习表达自我的场所。名师大家成就背后的精神特质、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生动故事,会一点点渗透到孩子心中,成为他们青少年时代不可取代的记忆。”

酝酿数年的宋庆龄讲坛是学校开门办学,运用优质资源打造校园思想高地的积极探索。作为学校今年启动的校园文化项目,宋庆龄讲坛将邀请行业领袖和时代精英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成长经历,分享人生智慧,让孩子们听到看到心目中的英雄们为了梦想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和自信、乐观、豁达、担当的优秀品质。除了邀请大家名家,讲坛还计划从在校生和历届校友中甄选优秀代表登上讲坛。

宋庆龄学校有着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师生,如何让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他们更好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互通,是学校始终思考的课题。这个不大的讲坛也将发挥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的积极作用,希望孩子们从小树立人生大志向、大愿景,既扎根中国,又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当日,姚明与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赵丹妮共同为宋庆龄讲坛揭幕。

相关阅读:了不起的“励志姚”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