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企业家|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的“义”与“利”
【导语:他用自己的经营哲学纵横商海,被誉为“经营之圣”,开创“阿米巴”经营模式,首开“把员工变成经营者”的先河。他就是稻盛和夫,他的善德商经被日本企业界奉为不二法则。】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于1959年创办京瓷,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拥有230家企业的世界500强,且从未亏损过,利润率一度高达60%。
1984年创立KKDI(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面对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奋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年盈利超过5000亿日元的巨型企业,目前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0位。
2010年在日本政府的邀请下,78岁的高龄的他出山接手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之内实现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有史以来的最好业绩。
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独到的经营哲学,也为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余力,他擅长用善德智慧解决商业问题,被誉为商业天才。
稻盛和夫认为他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用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实现他心中所描绘的梦想。而他的思维模式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并基于这个标准来开展工作。
世人常常在自以为深刻与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虑,甚至沉沦。这时候,“善恶”显得如此“大道至简”,格外掷地有声。
稻盛和夫非常注重对心的探究,把纯化和净化人的心灵看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生追求如何探究心,对心了解得更多。这逐渐构成了“稻盛哲学”的根本底色。
在许多人眼中,利他和企业经营的利己观是有矛盾的,稻盛和夫却认为这是人们的误解。他更倾向于“自利利他”,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事实也证明,当他将这种思想贯彻商海时,无论是经营还是扭转前人败势,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稻盛和夫把企业经营理念做了重大调整,从“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转变为“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1984年,稻盛和夫把自己的17亿日元的股份赠给1.2万名员工。京瓷的员工去世之后,其给予职工的抚恤金,远远高于其它日本公司,这也许是京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稻盛的“利他主义”体现了一种“义”与“利”的关系。他认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要谋求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应该谋求国家利益,也就是公益。“义”与“利”可以相互调和,而且“义”要高于“利”。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并非利润,而是企业的持续和维护,所谓追求利润只是维护企业的一种手段。稻盛和夫更是将这种思想和理念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他的人生只有80年的话,那么前20年,是学习、成长和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从20岁到60岁这40年,应该是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如同从出生到踏入社会要花20年的准备时期一样,迎接死亡也至少需要20年的准备时期。
在他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生命开始新的征程。所以,对于这新的旅行应该做好周到的准备。人生最后的阶段,对他来说,就是为了再次学习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灵魂净化,准备迎接死亡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这样一位彻底改革日本航空企业的“官僚体制”,成功拯救跌入破产深渊的日航的企业家。在体验“化缘”的时候,饥饿窘迫之下,一位看着很清贫的做着清扫工作大婶给了他一个100日元的硬币。当稻盛和夫拿着这枚硬币,却感觉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一种无上的幸福感包围了他,他的眼泪难以自禁,周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稻盛和夫形容这是一种被100日元蕴藏的伟大的爱包围的感觉,将他带到了幸福的顶峰。
他感觉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誉、有财产、所谓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隐于市井的人,或是街头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妇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年轻人,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更为高尚,富于同情心,能够无私地关爱他人。
在稻盛和夫的善德理念中,感谢是最重要的一条。在他上小学,一位亲戚看到稻盛和夫,对他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谢谢'!绝对不能忘记呀。”直到现在,当时的情景在稻盛和夫的记忆里,仍历历在目,从不间断。
渐渐他体悟到,'感谢'非常重要。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他说,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稻盛和夫的成功理念,将“佛道”融合于“人道”和“商道”,他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这一切源于他的宇宙观: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当稻盛先生苦闷彷徨时,袁了凡先生的故事给了他一种启示:“原来如此,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前面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虽然不清楚。但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的安排下,遭遇各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这种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稻盛在65岁时修行时,还系统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想,写了《活法》、《敬爱天人》、《稻盛和夫的哲学》等一系列的著作,不仅将善德思想和经营之道融会贯通,还包含了正确思维方式,涵盖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
佛学大师季羡林就对他如是称赞过: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1、稻盛和夫人生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
2、企业如何获得信任和尊敬?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具备做人的德性。这个“德”字超越国界,不能以德治人,企业就无法成功。要求跨国经营的21世纪,这一点决定了成败。
3、员工不是赚取利润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对员工的管理不能用冰冷的原则,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尊重、爱惜和关心他们。心灵经营是一种独特而有奇效的管理方式,它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