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碗里装着这位老人的心血,你没理由辜负他!
近日,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一粥一饭当思·一个故事
《卖米》
作者丨飞花
原载于《当代》2004年第三期 本文略有删节
文章背景简介
飞花说,《卖米》不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作者注:我们那里把集市叫“场”,“赶场”就是赶集的意思。)
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
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
一大早就这么热,中午就更不得了,我不由得替弟弟担心起来。他去放水,是要在外头晒上一整天的。(作者注:“放水”指把池塘里的水通过沟渠引到稻田里去。)

我往四周看了看,发现场上有许多人卖米,莫非他们都等着用钱?
场上的人大都眼熟,都是附近十里八里的乡亲,人家也是种田的,谁会来买米呢?
我问母亲,母亲说:“有专门的米贩子会来收米的。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凭什么都给他们挣?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其实自己也知道不过是气话。

米贩子们终于开着车来了。他们四处看着卖米的人,走过去仔细看米的成色,还把手插进米里,抓上一把来细看。
“一块零五。”米贩子开价了。
卖米的似乎嫌太低,想讨价还价。
“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米贩子态度很强硬,毕竟,满场都是卖米的人,只有他们是买家,不趁机压价,更待何时?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道。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
突然脚下一滑,我差点摔倒。我赶紧把剩下的力气都用到腿上,好容易站稳了,但肩上的担子还是倾斜了一下,洒了好多米出来。
说着,我们便蹲下身子,用手把洒落在地上的米捧起来,放在草帽里,然后把草帽顶朝下放在谷箩里,便挑着米继续往家赶。

回到家里,弟弟已经回来了,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
我说:“爹,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
父亲说:“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
配图丨视觉中国
一粥一饭当思·一个人
“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人均耕地这么少,好不容易国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
我参加过好多宴会,十几种二十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它全部倒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
我们就完全有理由学会尊重,珍惜,感恩。
一粥一饭当思·一双手
制图丨@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发到朋友圈
希望这篇夜读成为更多人
杜绝浪费珍惜粮食的契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