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暖心墙 | 无限极中国:精准帮扶,将公益项目打造成持续性事业!
在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公益事业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在国内企业公益的浪潮中,知名民族企业无限极多年来的公益之路,便是一条持续升级、与时俱进的创新之旅。在新的时代,单纯捐赠金钱和物资的公益模式已经过时,如何让爱心延续,让公益事业走的更远,达成更好的社会效益?回首无限极的公益之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生动的答案。
思利及人,为学子圆梦
2012年,为了更系统、规范的开展公益慈善行动,在国家民政部的支持下,无限极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是传承无限极“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大众健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8年来,依托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无限极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公益品牌,如“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无限极快乐足球”等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是无限极公益事业中规模较大也是成效比较显著的一个。截至 2019 年 12 月,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在全国 30 省(含直辖市、自治区)的 31 所高校(高职、本科院校)开设 34 个“助学圆梦班”,资助了 1272 位学生完成学业,资助金额累计 2164.5 万元。
据了解,在2020年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将新增4个省份的项目。2020年6月9日,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签约仪式在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举行。该项目将出资60万元人民币连续三年资助50名中药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使其获得自力更生、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是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继贵州毕节、四川雅安、河北石家庄等地实施助学圆梦项目之后,设立的第34个“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
目前,在无限极助学圆梦项目的帮助下,已有712名毕业生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精准帮扶,授人以渔
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弱势群体的需求也在变化。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生活的品质和生命的期望,是没法完全用金钱量化或者通过商品来实现的。除了基本物质生活,弱势群体还期望得到精神上的富足、价值观的改变和生存技巧的学习,期望得到欢乐,得到存在的价值。这才是慈善事业的真正意义和改良方向。
在谈到无限极的公益理念时,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认为,公益慈善不应该停留在“授人以鱼”,而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他表示:“企业扶贫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捐钱捐物,更应当结合自身的经营战略、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有效、长久、精准的公益帮扶。”
李惠森的这一理念正是无限极公益创新精神的提炼。在多年的公益实践中,无限极将公益的触角延伸至对健康的关注、扶贫救助以及助弱赈灾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大众实现“三平衡(健康、家庭、事业)、三富足(时间、财富、精神)、三和谐(个人、集体、社会)”的健康人生,并通过对贫困地区青少年教育事业及其他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与对弱势群体的扶危助困等,传播爱与健康。可以看出,无限极不满足于单纯的捐赠或援建,而是更注重对人的培养和改变。
“培育现代工匠,成就美好人生”——无限极的在公益援助项目的多元化和实用化方面有更广阔的探索目标。无限极的公益事业不再只满足于物质赠与,而更多的关注思想的传递,让受助者真实地感受到不仅仅得到了帮助,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生活价值观和人生方向,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脱困,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区带去希望。
近年来,无限极为助力中国制造,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纳入无限极公益创新探索的尝试中,通过开展烹饪、护理、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课程,资助贫困青少年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入急需的技术人才。
从帮助一个人,到改变、培养一个人,无限极的公益之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将无限极的公益项目打造成了一项有长久生命力的持续性事业。2020年,无限极的公益脚步还将继续前行,努力为实现大众健康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来源:财讯网)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范亚娉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