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兰江水》:世界上每一条河流都是人类共同的故乡
致敬《兰江水》:世界上每一条河流都是人类共同的故乡
——写在陈越歌曲《兰江水》MV拍摄前夕
作者 | 唐宜荣(博士)
华民慈善研究院院长
20多年前,陈越创作、演唱并风行的歌曲《兰江水》,在2020年这场全人类一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再次成为人们回望故乡的一首热曲!8月初,陈越重新演唱并录制了这首思乡曲,并将在9月3日正式启动拍摄MV仪式,制作完成后面向全球发布。怀着一种向往与追寻,我反复聆听了陈越新近演唱的《兰江水》。循环往复之中,我总是觉得,全曲如泣如诉,旋律依旧、歌词依旧,荡漾出来的情感却似陈年的酒,如梦如幻,香气夺人。他在20多年前的歌声中回荡着的那种青春勃发、灵动飞扬的精神活力,已经在时间的河流中沉淀、凝聚为今天歌声中的那种深情舒缓、低迴婉转的回望、追寻与眺望了。伴随歌声,我分明看到了我遥远的故乡、我梦幻似的童年的紫水河,还有奶奶做饭时香甜的炊烟、妈妈种菜时辛劳的身影和爸爸在河里捕鱼时那一幕幕沉重的背影!
透过歌声,我看到了我的故乡,我的伤感、我的乡愁!
身边的几个朋友听了陈越新录音的《兰江水》,也不约而同地说:“这旋律啊,沉郁、舒缓、厚重,带给人们一种故乡的美感,也带给人们一种乡关何处的伤感!”是啊,美感、伤感!一种来自故乡的美感、伤感!面对故乡,我们才可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感,什么是伤感,什么是乡愁!我们正是通过这份美感、伤感或者乡愁,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式故乡情怀、故乡叙事、故乡伤感、故乡追忆,诠释了故乡为什么总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如此梦萦魂绕,诠释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乡情怀总是如此紧密地联系着他乡的人生、世界与宇宙的内在原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蜿蜒300多公里的兰江水所孕育的一曲《兰江水》,早已超越了自然价值中的兰江水,也超越了陈越当年创作歌曲时那种对故乡的依恋、追寻与向往,在人们的心中扩展成为一首昭示人们追寻故乡、缅怀河流文明与人类发展的河流交响曲。
所以我觉得,一曲《兰江水》首先升华了兰江水的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我从很远的地方听见,听见了兰江水,潮来潮往,一唱一和,那是家乡的水啊,家乡的歌。”“我从很远的地方看见,看见了兰江水,船儿如梭,夜色如歌,是谁点亮的渔火如此耀眼,使我多少个夜晚无法入眠。”陈越的吟唱是一种个性化表达,也是一种整体性情感叙说。兰江水是陈越的母亲河,同时是千千万万兰溪人的母亲河,也是兰溪人共同的血脉根基所在,更是兰溪人的故乡、乡恋与乡愁,兰溪人的重要文化基因、自然人文最初的记忆。“潮来潮往”、“船儿如梭”是现实更是记忆,是美丽更是乡愁,是自然也是人文!这首作品在当年制作完成后,有人专门把这曲《兰江水》送给了客居美国的赵一荻女士。旋律甫一响起,赵一荻女士已经是泪流满面,唏嘘不已。她深情地说:“我是兰江人。我要回到中国,回到兰江去!”遗憾的是,她的这份深沉的追寻故乡的期待,没能如愿以偿,但她的这份追寻故乡的情怀已经融入兰江水的人文价值之中了。这种让自然价值升华为人文价值的故乡情结,或许充满无奈与离伤,却显示出了《兰江水》的艺术成就与社会价值的协同与统一了。所以,一首让人陷入感怀、想起故乡、想起亲人的歌,一定是一首来自心灵也影响心灵的歌。2019年7月1日,我与来到普洱拜访陈越的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朋友谈到陈越歌曲时,他们说:“陈越先生的歌曲充满了自然美与人文美,是从心到心的真正的心灵之乐!”是啊,陈越歌曲往往从自然切入,往人文、文明深处掘进,呼唤人们心灵深处那种对自然的尊重、对故乡的依恋、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类的关怀、对世界的祈祷、对文明的呼唤。而且,这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追求与追问都生动地体现在一曲《兰江水》的旋律之中,也体现在他的最新演绎的《兰江水》的歌声之中了。
同时我也觉得,一曲《兰江水》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河流及河流文明的敬畏与尊重。“兰江的水啊,流淌了多少年,一如我的乡愁,缠缠绵绵,你可记得三月天,那位追花的少年,多少往事在心中,多少心事在风中。”面对兰江水,面对故乡,陈越的歌声是一种缅怀、一种伤感,也是一种敬畏,有时候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来自生命源头的力量,一种寻求命运改变与发展的力量。河流带给我们原居民的温情,带给我们对发展的希望,带给我们对美好的追求。所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条河流、故乡的河流。世事无穷,河流依旧。站在河边,我们能够看到祖祖辈辈从河流走来,让我们从河流的流淌中看到自己的来路,看到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了河流里,河流才这样深情地把故乡带入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因此,任何文明史都是一部河流史;世界文明史,就是一种河流史;中国文明史,就是一种河流史。当今世界,自然距离缩短了,心灵距离却日益扩大。面对瞬息万变的一切,总有一种漂泊感、零落感。一个人出生在浙江,可能会在北京读书、在上海工作,又在中国与外国的企业间往来,总是处在一种变换或变化之中。回头一看,人在途中,世界正在变化中,只有故乡还在那里等待,只有故乡的河流在那里翘首以盼。此时此刻,河流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成了精神家园。正如长江、黄河总是日夜奔流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故乡;长江、黄河奔流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故乡史、重要文明史。
我还想说的是,一曲《兰江水》不仅让人回望故乡、回望中国、回望人类、回望世界,更激励人们对创造一个更加美丽的故乡、人类与世界。“走遍了千重山,跨过了万道水,只有家乡的兰江水,最亲最美。就算走到天尽头,也要回到你身边,看看清清的兰江水,看看我的家园。”听着陈越的歌声,我在想,一个人为什么总是依恋故乡的河流,总是在无助时刻眺望故乡的河流,当然也会在高兴之时感恩故乡的河流?因为故乡的河流总是在一种不变与变化中坚守着日夜奔流的身影,总在呼唤河流的儿女勇往直前,显示出来的河流风貌总是那么坚定、执着与伟岸。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会与河流联系在一起,一如中华民族永远与长江、黄河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民族的文明不依附于一条河流甚至无数条河流,一如长江、黄河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河流、崇尚河水流动哲学的民族;一句“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便生动写照了中国哲学智慧与河流、与流水的密切关系。而且,我们知道,世界发展史、人类发展史,都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河流变化与发展之中。一条一条河流连接着人们的故乡与灵魂,也因此连接着每一个人生长的土地、民族与国家。一条河流,让人们有了一种共同的依恋,一种共同的认同,一种共同的回忆与慰藉,一种共同的激励与向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清清的兰江水,看看我的家园”,就会觉得,这里所吟诵的“看看”,不会只是字面上的“看看”之意,而蕴藏着对故乡的追忆、故乡的创造、故乡的建设。“清清”自有天然之境,更是人为的呵护与坚守之情;“家园”不能只用来追寻与怀念,更要用来温暖与奋斗。兰江水一路奔流,流到长江、注入大海,与海洋拥抱。所以,兰江水是兰溪人的河流,也是中国的、世界的河流。世界上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人类共同的故乡,也时刻警醒人们、教育人们,不忘故乡、热爱故乡、建设故乡,为了故乡的美丽与发展,施展个人的智慧与才干。比如兰溪杰出女儿陈薇院士带领的新冠疫苗研究团队,已经获得国家首例新冠疫苗专利。如果疫苗的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对将新冠疫情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对世界无数患者来说,都是福音,也会大大推动疫情防控进程,为全球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而且,8月24日在澜湄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宣布在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优先向湄公河国家(中国、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提供。我想,这正是守望相助的河流精神与河流文明的重要体现!
几天前,陈越在云南大理鸡足山同僧人们交流时说:“一个僧人可以为弘法修行、为自己修行,我建议大家为普天下人修行,有了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与功德。”佛门的僧人都要追求一个宏大的发心,我们就更应该自觉地为人类的幸福、和平与发展身体力行!我也因此更加理解了陈越的《兰江水》旋律、歌词、情感与温度。他歌唱故乡、歌唱兰江水,赞美的却是世上的每一条河流;他叙说的是喝着兰江水长大的人们,期待是世界上所有河流孕育的文明都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福音;他再一次回望与吟唱20多年前创作并演唱的《兰江水》,抒发的则是一个中国音乐家在他的内心与艺术深处所追寻的,那种与人类共同守望的对河流文明的敬畏、尊重、呵护与爱戴的呼唤与行动,是一曲从自然到人文、从小我到大我、让悠悠的兰江水连接伟大的长江、黄河精神的中国流河交响曲,一曲连接中国乡情、乡恋、乡愁的史诗性的河流音乐!
《兰江水》歌声再一次在耳畔响起,是在大理的秋夜时分。温婉的旋律回荡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古城,让人回想到人类的童年时光;深情如许的旋律也像处暑之后大理的天空与大地,分外宜人。我想,高尚是纯洁心灵的词牌名,文明是人类追求发展的真谛,呼唤、慰藉与激励永远是美丽音乐的目标与方向。通过电话,我同陈越交流我的听歌感受,陈越说:“我觉得好的音乐一定是和思考有关,与人生有关、与人类有关、与世界有关,也与慈悲有关的!”至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当有兰溪人相聚地方,只要《兰江水》的音乐声响起,这首作品就像自带魔力一样,戳中所有兰溪人的泪点。我还需要再说些什么呢?我只想说的是,一曲《兰江水》,既是一个中国音乐家献给故乡、献给河流的中国河流音乐经典,也是他献给世界、献给人类、献给文明的河流交响曲!
2020年8月25日,中国传统七夕时光
(来源: 中国故事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