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入职街道办事处, 是人才浪费吗?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5ef99e372aeea.gif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海归或国内硕博士毕业生找一份基层工作,就会被嘲“人才浪费”。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到“耶鲁大学生村官”,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最近,深圳南山区街道办副主任的哈佛物理学博士学位,再次让类似话题成为热点。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跟大家讨论制度层面的问题,只想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留学、读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


现如今,出国留学早已不再是有钱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可以走出国门,领略不同文化,然而,在许多人的固有观念中,读书也好,出国也好,不过是为了最终实现“升值,加薪,走向人生巅峰”的美好理想。

 

于是这几天,类似的消息接连不断地惊掉了许多吃瓜群众的眼眶,大呼“人才浪费”——

 

#深圳哈佛博士街道办副主任#

 

#清北毕业生应聘余杭街道办#



街道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街道办

 

这是一份2018年余杭区街道办的招聘公示,一经曝光,就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可以看到,在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综合管理岗位中,入职者清一色的都是清华北大硕博毕业。

 

这惹来不少网友吐槽,“中国内卷化太严重了!小小街道办岗位都抢破头了!”

 

随后,又有一份深圳南山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个人简历被曝光。


这位街道办副主任,不仅曾经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过副教授职位,还拥有着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拥有这么高学历的她,如今在街道办,负责街道三区融合、社会建设、社区教育、文体工作,分管社会事务、文体站,对接西丽国际科教城规划落地工作,挂点大学生社区。

 

这些工作职责看起来非常的基层化,和她曾经的诸多学术型title,如担任副教授的哈佛物理学博士、入选“未来科学家”项目等,有些格格不入。

 

这样的人生和职业选择,也让许多人表示难以理解。

 

难道,这些花了血本培养出来的清北硕博和哈佛海归,就是为了在街道办,处理一些和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太相关的事情吗?

 

 

再加上今年愈发严峻的就业环境,这种看起来“求稳”的现象,瞬间引燃了不少人的焦虑情绪。

 

经济下行、互联网大厂996不停、岗位极度不稳定、“35岁退休”······这些都让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进入体制内,就连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也开始进入恐怖的内卷化,丧失活力。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当然不。

 

因为,你想象中的街道办,和事实中的街道办可能并不一样。

 

就比如,深圳南山区街道办,其辖区林立的高科技企业林立,创造的经济价值十分瞩目。

 

去年财政总收入1665亿的深圳南山区,仅仅以一区之力,就超越了吉林、黑龙江等东北老工业省份全省的财政收入总额。


除了经济实力一流之外,深圳南山区在科研创新领域也不逞多让。

 

上一次,深圳南山区“喜提”新闻热搜,就是#美国制裁粤海街道办#。

 

2018年被川普制裁的中兴,2019年被美国封锁的华为和大疆,总部都曾坐落于深圳南山区的粤海街道办。

 

于是,网友们戏称“美国贸易战的对手,竟然是小小的南山区粤海街道”。



而罗林姣所任职的南山区桃园街道办,管辖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学(丽湖校区)等高等院校。

 

这些学校,无疑是深圳市无数正在蓬勃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输送基地。

 

类似罗林姣这样的人才,将在这里致力于统筹规划高科技企业的扶植政策、培养优秀大学生的社会建设等工作,这些似乎和我们日常所设想的处理鸡毛蒜皮事物的居委会工作,相去甚远。

 

和深圳南山区相比,招聘了数名清北硕博的杭州余杭区也毫不逊色。

 

拥有着阿里巴巴总部的余杭区,辖区内上市公司多达数十家,全区去年GDP达到了2824亿元,位居杭州十一区三县第一,甚至已高于某些西北欠发达省份全省的GDP水平。


余杭区工程项目预览图

 

这样的街道办,并不是我们眼中处理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社区办事处,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绝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带着红袖箍满小区溜达的居委会大妈。

 

他们日常工作更多涉及的是服务企业、搭建平台、产业规划等领域,所负责的也是落实该区域整体的建设发展、产业优化等工作。

 

比如早在2016年,深圳市就推出了“ 苗圃计划 ”,意在结合深圳主要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紧缺专业干部,并优化队伍年龄、来源等结构,而来到街道办任职的高水平人才,只是暂时安排到街道办,从基层工作入手,进行重点跟踪培养,着眼于未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领导干部。

 

也就是说,入职这些街道办的名校海归和其他高学历人才,是作为未来这片区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被培养着。


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

  

当然,对于这样高层次的人才,我们天然期待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高水平的贡献,但是对于他们个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也许更为重要。

 

或许,作为哈佛博士的罗林姣是在毕业之后才意识到,相对于物理学来说,深入祖国的基层,去为一方土地的建设增砖添瓦、献智献策,可能更加吸引自己。

 

那么,选择入职街道办,就是她目前更愿意深耕的方向。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选择了什么岗位,只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做事,积极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消极怠工,不恶意敷衍,就没有什么可被嘲的。


 

当然,很多人不满的是罗林姣“放弃物理学,浪费国家教育资源“这一点,虽然在物理学这个领域,罗林姣确实没能继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但事实上,很多人可能都是活着活着,才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孩提时期就选择的方向,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偏离了,改变了,这也很正常。尤其在当今的环境下,很多人可能从小就背负了太多家长和社会赋予的期待,到了一定年龄,进了社会,经历了人生,才发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模样,甚至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够承担改变的成本,才最终敢于迈出那一步。

 

我们前段时间曾发过一篇文章我那个上斯坦福的女同学,真的出家了,文章中饱受争议的静严居士,毕业于斯坦福,在年轻时就已定居美国,并在长岛买了大房子。

 

这样的人生,在任何人眼中都称得上成功。

 

然而,在拥有了这样的生活之后,她并不满意于此,决定回到杭州创业,开一家电子游戏公司。在用心经营之下,这家游戏公司发展出色。


但是,在偶然接触到了佛学之后,静严居士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选择带发修行,并将公司的具体管理权交给了别人,只需要每月去公司一趟,保留股份维持收入。

 

虽然,这样的修行生活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只有和读书和亲近大自然,但静严居士却真真切切的在这种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更别提,每个人对于“想要的生活”,其实也是在阶段性改变的。


 

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增加和整个社会的推进,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也会随之变化,这一个阶段想要的,下个阶段也许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于是,不断尝试,不断改变。

 

因此,小到在学校换专业,大到跨领域就业,甚至是整个换一种生活模式,都没关系,只要用心做好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不危害社会,不伤害他人,任何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不要用功利主义衡量留学的价值

 

其实,名校光环和留学效应,本不该被功利性地衡量,每个人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中获取了多少,只有他自己能够定义。

 

但可以肯定的是,留学和优秀的名校背景往往能为一个人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只不过这些资源为一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并非是速效的,也很难从他一开始的选择看出来。

 

比如,曾经震惊全国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事件的主人公陆步轩,就通过卖猪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当时,以当地文科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的陆步轩,毕业后却拿起了杀猪刀,成为了一名卖肉屠夫。

 

这个选择,在当年的社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读书无用论” “人才浪费”仿佛也再一次得以印证。然而去年,一篇题为《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年销售18亿》的文章,又让陆步轩这个名字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这一次,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他的成功。


同样被提起的,还有一位全奖的耶鲁大学留学生,秦玥飞。

 

26岁的秦玥飞获得了耶鲁大学双学位学士,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在所有人看来都“惊世骇俗”的道路——回国当村官。

 

在众人眼里,村官是个配不上他”世界名校光环“的差事,但他之后的作为,却无愧自己曾经接受的顶级教育资源。

 

引进资金、改造敬老院改造、街道硬化和照明、为村里几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秦玥飞把汗水撒在了在田耕和荆棘中,将贫困的小山村打造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2016年,秦玥飞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

 

正因为有这样甘于走入基层,带领人民走出贫困的优秀的留学生和大学生,中国才能实现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是真正的国家脊梁!

 

虽然,他们的选择看起来有些不同寻常,但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仅让他们变成了更好的人,也帮助其他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难道不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diss他们本来的选择,不如期待他们在新的岗位大放异彩,期待他们为这个社会创造出高水平的价值。

 

即便一开始,他只是个毕业回国月薪6k的留学生,也不要去轻易评价。

 

或许,这份工作真的实现了他的人生规划,也或许,他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读书和留学的价值,无法用市侩的功利主义进行衡量。

 

好的教育赋予人们的,不一定是就业市场中的硬性指标,比如工作要去五百强,月薪要破万等等,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是对身边的人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思考。

 

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如何让他人变得更好,然后坚定地去践行它。

 

最后,我们期待,不管身处哪个专业和领域,所有优秀的人才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无愧自己的曾经。

(来源:INSIGHT视界)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001.webp.jpg

微信图片_20200703151935.png

05.jpg

04.png

03.jpg

06.jpg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