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告诉你一些不知道秘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节日开始慢慢地三合一,逐渐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典,形式在不断推陈出新。
到了北宋,因皇室对道教的尊崇,加上“盂兰盆”名字由梵语音译,较为拗口晦涩,而“中元”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时节特色,中元节遂成为七月十五日的节日名称。
这场有皇家主导的戏码大肆感染了民间。中元节从皇宫寺观走向民间街巷,祭祀对象从高僧神仙重新回归为自家祖先,宗教色彩逐渐淡化。据北宋末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节前几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人们在集市上购买纸糊的鞋帽衣服和纸钱等。
“秋尝”的仪式也恢复了。在中元节前一天,人们准备好楝叶、麻谷窠儿、鸡冠花等,“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在中元节当天早上,人们把穄米饭、转明菜、花花油饼、馂豏、沙豏等素食放在供桌,取请祖先“秋尝”和告成之意。各家“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用竹子做成盂兰盆的形状,在里面焚烧纸衣纸钱告祭。朝廷也举行公祭大会,祭祀前线阵亡的将士。
晚上,祭祀仪式基本结束,人们成群结队到勾栏瓦肆逛夜市,在舞台前观看“目连救母”杂剧,“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市井之中美食云集,热闹得如七夕节一般。据南宋《梦梁录》,官府还要在河边放万盏莲花河灯,“以享江海鬼神”。
到了明清时期,中元节习俗基本上不超过宋人范围,但节日气氛更加世俗,百姓娱乐游玩兴趣更浓。明万历年间,文人冯梦祯在《快雪堂日记》中多次记述他于中元节到西湖赏湖山风月之事,有时还夜宿湖中,观“夜月佳甚”。
据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放河灯更是盛况空前,“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又以青蒿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门灯会,更尽乃归”。
日本: 尽管盂兰盆节是在飞鸟时代(飛鳥時代「あすかじだい」)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如今在中国虽然还举办盂兰盆法会,但民间已经没有相关活动。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泰国: 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朝鲜: 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男女老少宴饮娱乐,进行角力比赛。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新加坡、马来西亚: 在当地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侨胞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惊呆了我的小伙伴 从历史走到今天 从海外到国内 中元节的花样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不会玩儿的
我们从头来屡屡,中元节总的来说有两大意义,一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顺带也是让孩子们了解“正因为有祖先才有了现在的我”的最佳时机,同步体现了“慎终追远”思想;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时代虽然在改变,但是我们对于中元节、盂兰盆节的节俗传承,对于祖先的感恩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至于表达追思情感使用何种方式,则只是一种形式。
何不追根溯源用应时收获的花果、鲜蔬,祭祀祖先,让这份追思更美好,更澄净......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