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与万千繁盛,平分这一场秋色
秋分三侯
古时候没有科学的天气预报,人们就根据自身的经验、前人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定广为流传的俗语。这些俗语你知道几个?(这些俗语有很强的地域限制,只适用于某一个区域。)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冷得怪,三九天气坏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
【秋祭月】
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赏月的风俗便是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后逐渐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时节,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者,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食蟹】
秋分,也进入了南方人最好的美食季节。在《红楼梦》中,这个时节,煮茶烫酒,袅袅热气,端上一笼“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之秋蟹,读之就令人垂涎三尺。
美食,透过文字,辐射出吸引波,味觉通视觉,五感交织,是美的享受。掰掰蟹脚,茄茄山河,白天的浮躁,就在这一顿美食中洗去。天阶凉如水,星辰或有少年少女来向天上点数,凡人无他求,一樽酒,美食在旁,这个秋天一样有滋有味。
秋分至,残暑终,秋天的味道愈见其浓。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秋天是喜悦的,是舒适宜人的;
食物里是百般滋味,
食物外的悲欢喜乐,
诸般心事寄予清秋,
与万千繁盛,
平分这一场秋色。
隐在秋风里温柔的缱绻
让人不知不觉
一斟一饮间
醉了半个秋
秋蝉遁入泥土,
等待下一个鸣叫的季节;
夏,已渐行渐远,
秋风微风起时,扫了一地落叶;
又恰在秋分时,细雨悄无声息的淅淅沥沥而来,
如同天地之间来了一场无需约定的重相逢,
滴滴答答,那么的生动,那么的惟美。
清清凉凉,敲进了人的心坎。
秋意渐浓,故事更浓,
用饱满着最深情的故事,蕴含着最浓郁的情节。
眸光交错间,恰如其意。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