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诗词背后的故事,太动人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
虽古人风雅已过千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诗词之中,追溯到诗人、词人的诗意生活。
因为每一首诗、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着令人心动的故事。
千载琵琶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三峡时,看到三峡一带留下的昭君村的古迹,有感而发的。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
昭君的“怨恨”尽管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但更主要的是:
表达了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忧思。诗人也借此表达出爱国之情。
《神仙图册之十》明·张路
黑云压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李贺能写出这样的诗,和中唐时期的历史环境有关。
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时期,战火此起彼伏。
李贺身为唐朝宗室后裔,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仍然非常关心各地的战事。
这是李贺离开京城,离开风光秀丽的家乡后,来到山西潞州一带,经过雁门时,写下的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神仙图册之六》明·张路
绝命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
一个七夕之夜,李煜写下了这首词,并让宫女演唱。
太宗赵光义听到这首词后,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心,因此便在当夜赐毒酒将李煜毒死。
这首词也就成了,一代词帝李煜的“绝命词”。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
而唐人孟棨(qǐ)《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背后的故事:
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而此时桃花依然盛开,于是便题写了此诗。
《神仙图册之十八》明·张路
绿叶成荫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叹花》唐·杜牧
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
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海上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
这首诗便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所写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意境雄浑阔大,可谓千古名句。
《神仙图册之十七》明·张路
侯门似海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赠去婢》唐·崔郊
根据范摅(shū)《云溪友议》及《全唐诗话》等记载:
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
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dí),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
在一个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
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来源:文案与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