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深度好文)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5f7196cd9d8f7.gif

减法生活: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俭为人生根本之道。


老子《道德经》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告诉我们,人有三种宝贝是应该永远保持的:一种叫做慈爱,一种便是俭啬,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


聪明智慧的人,知道只有守住这三宝才可以长存,而俭为当下最直接的修身之道。他们愿意法于自然,返朴归真,去奢从俭,少私寡欲,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人生至境。


尘世喧嚣,物质的极大丰富容易使人迷失心性,俭就是收敛,收敛我们内心的贪欲,去掉修饰、雕琢、虚伪,回归素朴,以呈现出自性的本真与澄明状态。



俭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高级的生命智慧。


01、俭以敬物,爱物惜福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事万物皆为缘,物我一体,物我同源,自当爱物惜福。


大自然是慈悲的,用世间的万事万物滋养着你的生命,而且不需要任何回报。你所应主动回馈的,是珍惜周围环境的一切,以一颗感恩之心善待它们。


勿以善小而不为,节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朱子家训》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心怀感恩,珍惜每一粒粮食,其实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知足者富,知俭者福。



02、俭以养身,返朴归真


《道德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人如果被外在的物质所控制,声色犬马,物欲横流,精神迷失,身心失衡,健康的身体受到损害,自然谈不上什么长寿。


养生需要顺应自然清净之性,人之本性为朴、为真,是一种真纯质朴之本然状态。故人生应清心寡欲,见素抱朴,顺应自然规律朴素饮食,从而真正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以成正之生命气场。


老子认为生命的目的不在于占有和挥霍多少物质财富,而是遵循一种自然、宁静、自由的生活理念,内返求静。



03、俭以修德,觉悟生命


《道德经》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少即多,老子所倡导的“俭而广”,一是节俭生活,节省的物质可以使更大范围、更多的人因此受益。另一方面是物欲的节制,可以使人集中精力追求开阔的精神境界,身心归位。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炼。把对物质的无限欲望转化到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求上,当你真正地以“俭”之理念管理自己的身心,心平气和,慈悲喜舍,把人生出路指向道德,生命内在的觉悟之门便得以洞开。


人生修道最终境界就是宇宙灵性的觉醒。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老子看来,只有内心知道满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才可以持续地享受生命内在的快乐。


世间之事,必有舍有得。俭于饮食,脾胃中合。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嗜欲,优游自得,百福自集。奉行节俭之精神,实现身心欲望的控制与升级,可以帮你打开更广阔的人生格局。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如此感慨: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乃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事实上,一个懂得极简欲望的人,反而能够从自然中获得更多丰盛的生命回馈,从而达到意念的舒展自由与酣畅淋漓!


(来源:减法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001.webp.jpg

微信图片_20200703151935.png

05.jpg

04.png

03.jpg

06.jpg

编辑:张艳萍 夏云云

一审:万顺

二审:彭军燕

签发:格桑梅朵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