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养生牢记这几点!

编辑:张炜

5ef99e372aeea.gif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日18时02分
我们迎来冬至节气
“至”有极致的意思
冰益壮,地始坼
隆冬时节到了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今日以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升高
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所谓“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几个月就要来了。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冬至一阳生”,这一天,天地间的阴气盛极,而阴阳本为同根一体,阴到了极致,就会转化为阳。

此时,人体的生理状态亦然,因此,冬至养生,不仅要护阴还需养阳。

健康.gif


冬至养生重起居


01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

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02
衣着保暖

冬至时阳气马上要开始萌芽,所以,注意保暖,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是必须的。

“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的更加缓慢,如再为寒邪所伤,则周身气血更易发生拥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更要做好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的保暖工作。

不过,温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

过于温暖,身体处于出汗状态,则不利于阳气闭藏,反而更易生病。


03
适度运动

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从运动强度上来说,大家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

从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

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补水,防止身体水分消耗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并去医院就医。


04
酌情进补

冬至过后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

因为,冬季吃的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更易引发疾病。

所以大家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此外,寒冷的气温下,大家还可以每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杂粮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



滋养五脏

01
护心

冬至后,人体受外界寒冷刺激血脉多收缩阻塞,心梗、心绞痛、中风、高血压等疾病高发。

若是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要及时看病。

平时,大家可适量吃些红色食物,如红枣、山楂、红茶等,滋养心气。


02
养肺

肺为娇脏,畏寒喜润,冬至三九寒天气候干冷,最宜容易伤伐肺脏。

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这都是肺脏感受寒邪的表现,所以度冬要养肺。

大家每天早上可以做做呼吸操。


03
养肾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养生技巧


01
按摩养生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02
医药养生

艾灸: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并施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

三九贴:冬至过后正式“数九”,患有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时进行三九贴治疗。

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驱散病人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03
饮食保健

萝卜:冬季气候很燥,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情绪也容易激动,在这种气候下,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

而萝卜有下气的功效,适当喝点白萝卜汁也可以清理内火,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

山药: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而且,山药钾含量非常丰富,特别适合高钾低钠的膳食人群食用。

莲藕: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补脑。

冬天吃藕,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

(来源:中国中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001.webp.jpg

微信图片_20200703151935.png

image.png

image.png

03.jpg

06.jpg

编辑:张炜

审核:万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