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馨语 | 膝盖,人体的 “气血中转站”
俗话说,人老腿先衰!人上了年纪后,腿脚越来越差,走路、上下楼、下蹲都费劲…
随着立冬后气温进一步降低,身体有寒湿的人会更不好过。风湿、老寒腿、滑膜炎、骨刺如针扎,发作起来吃不下睡不好……
别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关节炎,现在很多人年轻人爱穿短裤、短裙,在空调房一坐一整天,湿寒入骨,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老寒腿的前兆。
不信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膝盖试试,是不是凉嗖嗖的?
人到中年,大家发现膝盖开始出现问题了,比如:有酸痛感、弯曲时“咔咔”作响、灵活度降低等。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膝盖发酸,所以,一到休息日,大家都想宅在家里,能躺着绝不站着,能站着绝不坐着。
其实,上面那些现象多半都是“上实下虚”之症,说白了,就是气血不通了,下不到膝盖乃至整条腿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膝盖气血不通就不通呗,不就累点儿么,能有多大事儿呀?
别说,膝盖气血不通还真能让你“摊上事儿”,而且是大事儿。
为啥呢?
我们先看看,膝盖气血不通说明什么?说明经络堵塞了,而气血要输送到脚部就必须经过膝盖,经络堵得连膝盖的气血都供应不上了,又何谈它的下一站——脚呢?
神医扁鹊说过:两脚之气血雍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宜通。就是说,脚部的气血不通,浑身的气血就都通畅不了。
气血是生命的基础,“气血调和则五脏安,气血不和则疾病生”,所以,膝盖气血不通之所以糟糕就在于:它的影响是逐层递进的,它会直接影响脚部气血,而后影响全身气血,让你“摊上事儿”。
膝盖是最易损伤的关节,统计发现,40岁以上的群体,膝盖损伤的几率高达3成!很多人甚至同时伴有膝盖冷痛、积液、水肿、骨刺等症状。
平白无故地,膝盖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膝盖归根到底是一个关节,我们每天走路、下蹲、跳跃都要用到它,时间长了,它就跟轴承一样会产生磨损。
所以,如果膝盖不好,还拼命锻炼,就是“作死”,会让膝盖磨损雪上加霜,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锻炼非但没有收到健身效果,膝盖却越来越疼。
轴承磨损了,需要润滑油,气血就是膝盖的“润滑油”。人到中年,气血开始亏虚,供给膝盖的“润滑油”少了,膝盖就会干磨,损伤就会越来越重。这就会加剧风寒湿等外邪入侵的机会,冷痛、积液、水肿等就都来了。
而现代人多久坐,更加剧了下肢的气血不足,尤其是膝盖以下。那如何才能引血下行呢?熟悉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的朋友都知道了,刮左心包、右尺泽可以引血下行。具体的原理,可以参考经络腧穴课程:线上课程 | 李氏砭法常用经络腧穴背后的秘密
刮痧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调动人体的气血,打通经络,排出寒湿,同时让膝盖收到新鲜血液的供养,这样一来,寒湿散了、积液消了、肿痛化了。
再来看骨刺,骨刺为什么疼痛?有人认为是刺戳的,其实并不是这样,骨刺本身并不会让人疼痛,而是骨刺旁边的瘀血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借用刮痧把瘀血都化解掉,膝盖自然就不疼了。有砭友刮痧后膝盖再也没有疼过,但是一拍片子,骨刺还在那里,并没有减少。
双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心脏负责泵血,把血输送到脚部算是“长途”。显然,要一下子把气血引到双脚是不容易的。
膝盖就好比心脏与双脚之间的“中转站”,刮膝盖可以先将气血引到膝盖,膝盖气血充足,就能顺利下行到双脚,双脚气血畅通了,全身气血才能畅通。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看,凡是有窝的地方都比较容易瘀堵,膝盖正对膝窝,故而整个膝盖周边一圈的气血都容易瘀堵。足三阴经都循行经过膝关节,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故而拍打膝窝,有助于打通足三阴经,畅行一身气血。
此外,疏通膝盖,还能补益肝肾,因为“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膝盖是筋的房子,房子好,筋住着才舒服,肝好,才能筋骨强健,关节硬朗。反之,同样成立。所以,我们补益肝肾其实有一条捷径——从筋调治,就从膝盖开始。
1.首先是刮痧法
除了阿是穴外,重在疏通5个穴位:膝阳关穴、膝眼穴、鹤顶穴、犊鼻穴、阳陵泉穴。
第1步:膝阳关穴,关,就是关卡的意思,膝阳关就是为了打通膝关节的关卡,起到疏利关节的作用。
第2步:膝眼穴:经外奇穴,包括内膝眼穴和外膝眼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活血通络利关节,还能调理膝关节痛、下肢痿软等问题。
第3步:鹤顶穴,鹤顶穴是气血下行冲开犊鼻穴的必经之路,鹤顶穴刮透之后,会先被气血冲开,帮助身体祛风除湿,消除膝盖的部分疼痛。
第4步:犊鼻穴,目的是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为身体补足气血,还能缓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
第5步:阳陵泉:属胆经,胆属木,木主生发,故而阳陵泉可生发阳气,并且,木能生火,木气一旺,则能生火。阳陵泉是“筋之会”,凡筋病皆可找阳陵泉。
2.注意保暖
很多人膝盖出现问题,跟平时忽略对膝盖的保暖大有关系。
膝盖是比腿部其他部位怕冷的。特别是现在普遍开空调,夏天在空调房间,露出膝盖,就太亏待它了。
而天冷的时候,很多爱美的女孩子为了好看,往往也穿着短裙,无疑给了寒邪可乘之机。
3.拍打膝窝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腘窝这里有个常用穴位,委中穴。具有舒筋活络,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来治疗皮肤病、腰背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
拍两腘(就是膝盖窝处)每天坚持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4.跪膝法
让血液过来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跪膝法,跪着走。这么一跪您就会发现气血轻而易举地跑到膝盖上来了,而且在跪着走时,会发觉腰也在扭动,肾也跟着补了。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整理,图片由摄图网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