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无双勤为径,岳麓容歌贯古今”——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茶艺赛项杨清夺冠小记
近日,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湖南选手杨清以茶为载体呈现了一台名为《岳麓容歌贯古今》的自创茶艺展示,艳惊四座。她在国赛精选项目茶艺的六大模块比拼中技压群雄,一举夺金。据了解,这也是湖南选手首次在国赛茶艺赛项中斩获金牌。
▲杨清斩获国赛茶艺赛项冠军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杨清转身抱住老师朱海燕泣不成声。从小对茶艺的热爱与坚持,1000多个日夜的练习与付出,在此刻化成热泪夺眶而出。
因热爱从小立志 融有容入茶之道
杨清的老家就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从小在岳麓山上撒欢,沾染岳麓山的灵秀和书卷气。“最深的印象是爷爷奶奶种茶采茶,用灶火的余温烘茶……”祖辈们上山开垦茶园、采茶制茶的画面,如同一曲悠扬动听的歌,一直流淌在杨清的心底。
7岁那年,父亲带着杨清去岳麓书院。看见有人因学术争论闹得脸红耳赤,年幼的杨清着急地问:“他们好像吵架了,怎么办?”父亲笑着道:“喝杯茶就好了。”此后,每遇到小伙伴闹争执,杨清便会撮一小把茶叶扔进茶杯,再泡上热水,认真地递给他们说:“别闹啦,有什么事喝杯茶就好了。”大家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瞬间释怀。
“最早接触茶,是从一杯芝麻豆子茶开始,茶香中夹杂着芝麻豆子的香甜,无忧无虑。长大一点,喜欢喝绿茶。看着叶芽在杯中舒展,淡淡的茶香、淡淡的苦涩,淡淡的回甘。再大一些,喜欢喝铁观音,茶香热烈丰盈。再后来,喝金骏眉……现在更多喝黑茶。”她说:“人生如饮茶,其中蕴藏着太多道理。对于茶文化,我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每次去外地,杨清都会自带茶叶。“大学学的艺术设计,对后来学茶艺有很大帮助,如提升审美等。”大学毕业,杨清曾在国企上班。但由于对茶的依恋,她毅然选择了“求新求变,与茶为伴”。“一开始觉得茶行业门槛低,但入行后才知道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2013年,杨清看到央视播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如获至宝,守在电视机前一帧一句抄写了一本笔记。
▲杨清(左一)和老师朱海燕一起采茶制茶
2021年,杨清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湖南联络部推荐参加第一届国赛茶艺赛项长沙选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杨清拜师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茶艺大师朱海燕。在朱海燕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并开始了过关斩将、登顶茶艺国赛的竞技之路。杨清始终牢记着师父的话:“拿奖牌不是目的,而要倾注毕生热爱,传播中国的茶文化。”
千锤百炼磨技艺 融文化入茶之道
相比成绩揭晓时的激动,杨清说赛场上的自己反倒表现得“轻松自如”。而这份淡定从容背后,杨清和团队付出了太多努力。三年来,杨清品评了数百种各地茶产品,历经了数千次的拿起与放下的冲泡训练,记录各种练习数据和学习心得的记录本已累积近20本。
国赛茶艺赛项共分为六个模块,包括规定茶艺、自创茶艺、茶汤质量比拼、茶艺品质评鉴、点茶及理论口试,全方位考量了选手的各项综合能力。其中,自创茶艺是以泡好一杯茶汤、呈现茶艺之美为目的,考察茶艺师对主题、茶席、背景、冲泡流程和音乐的统筹理解,并将现场解说、演示等融为一体的茶艺比赛形式。
为演绎好《岳麓容歌贯古今》,杨清前往长沙岳麓山不下数十次,拜访相关历史文化名师专家,将“兼容并蓄、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湖湘精神与对往圣先贤的追忆浓缩在茶艺展示中。
“朱张会讲是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盛事,朱熹和张栻不同学说的碰撞,既有和而不同,更有兼容并包、实事求是。”《岳麓容歌贯古今》中的“容”字,杨清解释道:“容,即容古今学风、容现代茶风,也正好契合了我们泡一杯有文化的中国茶的精髓。”在技术创新上,杨清采用闽茶的摇青工艺来做湖红;在茶具创新上,她选取了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材质,处处体现“容”字的理念。
▲杨清在赛场演绎《岳麓容歌贯古今》
“宝剑锋从磨砺出。”国赛茶艺赛项13分钟的演绎,为确保每一件器物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解说都严丝合缝,杨清进行了无数次的练习,对每个字的发音、停顿都精确到秒;对一拿一提、一颦一笑等动作细节反复推敲,真正做到了“一个不多,一件不少。”
“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言而非道。”杨清对茶道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她说,中国人从不轻易言道,因为对道有着敬畏之心。“茶之道,我需要领悟的还有很多。融贯古今的茶艺探索,我需要用一生去学习!”
三湘四水五彩茶 融传承入茶之道
“奶茶属于调饮茶,其实早在隋唐就已出现,当时叫‘饮子’,随着宋代制冰技术出现,冷饮、果汁茶和冷萃茶也开始盛行。”杨清笑着说,自己并不排斥喝奶茶,平时喜欢喝茶颜的幽兰拿铁。
作为湘妹子,杨清娴熟的介绍湘茶产业的情况。“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茶产业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有“三湘四水五彩茶,五彩湘茶香天下”的美名。如今,湘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已成为湖南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地方茶产业的发展,最根本还是需要政府扶持!”如白茶,我们都知道福鼎。其实福鼎市200公里外的政和县也盛产白茶。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的关棣县因进贡白茶,‘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为政和。政和白茶无论文化底蕴还是品质都绝佳,但在市场及知名度上却不及福鼎白茶。
▲杨清除了醉心茶艺还热心国学与公益
除了茶艺,杨清还热心国学和公益。2020年,杨清和朋友开办了近一年的国学公益课程,传播国学文化。疫情期间,杨清了解到长沙市第一医院的医生缺少医护用品,特地委托朋友从国外采购口罩、手套等捐献给医院。此外,她还积极参与由中华善德网组织的善行助教等助学活动。
一路走来,杨清收获了不少前辈大师的教导。“感谢老师们的不吝指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领悟到传承对于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我会铭记于心。另外,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的坚强后盾,让我后顾无忧,专注学习。”目前,杨清已经是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高级茶评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第七届茶艺师资班成员。
▲杨清(左一)受邀参加中华善德网专访
外出旅行,每到一地杨清都会花时间去了解当地的茶饮文化。如去俄罗斯,她特地去学习俄式煮茶器沙玛瓦特,却被告知现在很少用沙玛瓦特煮茶了。多年来,杨清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培训了1000多名学生和爱茶人,使他们的职业与生活因茶而受益。
“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杨清介绍,下一步,她将持续改进高技能茶艺人才的培育方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沉淀,宣传正确的泡茶、饮茶方式,传播茶文化,泡好中国茶!”
(摄影: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