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名旦,梦回青衣——记荆河戏著名青衣演员张淑容

编辑:黄家杰

张淑容是我大师姐,新中国成立后津市荆河剧团57年首届科班生,专攻青衣花旦。她身材匀称,人长得漂亮,尤其是化妆后的扮相娇美靓丽,活脱脱典型的青衣美人。57科出科戏《出塞和番》,张淑容扮演陈杏元,其扮相、唱腔和演技,均获师傅们认可与赞许,在科班旦行学员中崭露头角。

荆河戏青衣名旦张淑容

1962年,津市荆河剧团排演了由大型京剧改编的荆河戏《谢瑶环》,并赴省城汇报演出。《谢瑶环》讲述了唐朝武周年间,女史谢瑶环奉旨微服私访江南,诛杀恶霸,命令权贵退还农田,却被诬告谋反,饱受酷刑,幸得武则天明察秋毫,惩恶除奸,谢瑶环终获昭雪的故事。张淑容饰演主角谢瑶环,她娇美的扮相、出色的演技、优美的唱腔,征服了专家评委与观众,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几乎轰动整个长沙城。省会《长沙晚报》等多家报纸接连作了报道,演艺界对张淑容扮演的谢瑶环角色给予了充分肯定,赞美之词不绝于耳。时任省委书记张平化在首场演出结束后,专门上台接见了演员,对张淑容饰演的谢瑶环称赞有加。此外,剧团还被邀请到湖南省军区礼堂为当时八大军区司令员作专场演出,受到军区首长们的高度赞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省电台还专门录制了《谢瑶环》唱腔唱段,张淑容也因此剧的精彩演绎一炮而红,从而奠定了她作为荆河剧团旦行台柱子的地位。

张淑容在荆河戏《谢瑶环》饰演的主角谢瑶环

1964年,津市荆河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荆河戏《太平村》,赴省城参加现代戏会演。《太平村》由本团才华横溢的年轻编剧杨善智执笔编剧,荆河戏杰出艺术家吴云录担纲导演和作曲,灯、服、道、效,舞台布景等均由剧团原班人马于较短时间内完成,彰显了津市荆河剧团的整体实力。《太平村》省城会演获同行专家一致好评,并被推选为赴中南区会演的剧目。张淑容在剧中扮演主角韩小菊,其精彩表演受到专家艺术评委充分肯定,并荣获优秀演员奖。当时的《湖南日报》还开辟专栏,发表张淑容的《会演日记》七篇,由此可见,她在省城演出受热捧的盛况。津市荆河剧团的高光时刻,就是连续两次参加省城会演皆获大奖。无论是1962年的传统古装戏,还是1964年的现代戏,津市荆河剧团异军突起,技压群雄,成绩斐然,捷报频传。这充分说明了剧团全体演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优秀青年演员张淑容、彭鹏、金星明等,他们在全省戏剧界青年演员中脱颖而出,演技一流,出类拔萃。

张淑容在《杨排风》中饰演的天波府烧火丫头杨排风

张淑容在《贵妃醉酒》中的剧照

张淑容在现代戏《沙家浜》中饰演的阿庆嫂

张淑容扮演《杜鹃山》中的柯湘

张淑容在舞台上先后主演过《杨排风》中天波府烧火丫头杨排风,此剧荣获当时常德地区青年优秀演员奖。她也先后扮演过《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宇宙锋》中装疯的赵艳蓉、《桂枝写状》中的桂枝以及现代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杜鹃山》中的柯湘、《奇袭白虎团》中的阿妈妮、《红哨兵》中的陶桂英等主角。张淑容表演可塑性强,饰演的角色性格各异,年龄跨度大,表演难度高,且极富挑战性。但张淑容凭着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在众多老艺人及名家的悉心指导下,所饰演的每个角色惟妙惟肖,惊艳舞台。张淑容勤奋好学,除自身努力之外,她还虚心向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及湖北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黄振源、万仙侠求教。陈伯华老师悉心传授她《宇宙锋》等经典剧目,道白唱腔,字斟句酌;人物刻画,力求完美。青衣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她都用心揣摩,细心领悟,集众师之长,融会贯通。陈伯华大师看了张淑容饰演的杨贵妃赞赏有加,十分中肯地评价道:“技艺精湛,功底深。雍容华贵且不哗众取宠,确实是在演贵妃。”张淑容的出色演技得到了众多同行专家的认可,在湘鄂两省所有荆河剧团饰演旦角的青年女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在荆沙、九澧一带颇负盛名。

8.jpg

张淑容(右)与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合影

1979年,张淑容向组织主动请缨,离开她魂牵梦萦的戏剧舞台,调往常德地区戏曲学校担任教员。在她心里,身为一名热爱演艺事业的文艺工作者,培养新一代地方戏艺术新苗,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献身戏剧舞台,更紧迫也是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甘为人梯、承上启下,尽自己所能培养戏剧艺术接班人。在戏校,张淑容主要是担任汉剧科与荆河戏科旦行的身段表演课教学,后来又担任荆河戏科的唱腔与剧目的教学。她言传身教,细致入微,孜孜不倦,把自己所有专业知识、演绎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终获梨园硕果。这其中,她的旦行学生童小平1984年参加全省戏剧会演,以一出她亲手调教的《百花亭》,荣获优秀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吸收为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还有受益于张淑容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演员赵希、苏文娟、孙丽萍。赵希接棒张淑容,成为津市荆河剧团台柱子女演员,先后扮演过《杜鹃山》中的柯湘、《龙江颂》中的江水英等主角。苏文娟也从71科女演员中脱颖而出,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吴清华。孙丽萍调往长沙市歌剧团后,先后担任过《江姐》等多部歌剧的主角,并被评选为国家一级演员。张淑容在戏剧舞台上璀璨夺目,引来彩蝶齐飞,桃李满芬芳。

2012年4月5日,适逢张淑容七十岁生日。原荆河剧团艺友们和原常德艺校毕业的众多学生辈朋友们欢聚在津市,共同为张淑容举行欢快盛大的生日寿宴,庆贺她的七十寿诞。在此之前,我在长沙寓中为张淑容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好友邹庆国先生约请省城著名书法家胡紫桂将此副对联书写下来,精心装裱后带回津市。寿宴举行中,我上台向张淑容老师致词贺寿,并由禹云德和安健师弟两人站在椅子上,展示这副对联。我深情地向全场朗读对联内容:“湘楚名旦,泪洒贵妃醉酒;梨园英姿,梦回舞台春秋。”张淑容老师激动地快步走上前来接过此副饱含深情的对联,声音有些哽咽,连声说:“谢谢远君,谢谢远君师弟。”此时此刻,她心情十分激动,眼角已现泪花。

张淑容与弟子们在一起

寿宴结束后,原常德艺校的学生们专门陪张淑容老师在歌舞厅包厢继续他们的活动。过了一会儿,我也来到歌舞厅凑热闹,但见歌舞厅内气氛热烈,她在学生弟子们的簇拥下,笑容灿烂,大家在一起笑语欢声,或唱或跳,场面温馨。此时,一首优美的华尔兹舞曲响起,我微笑着走到坐在沙发上的大师姐身旁,彬彬有礼地邀请她与我共舞。大师姐高兴地站了起来,我握着她的手走到舞池中央,伴随着欢快的舞曲,踏着三拍的节奏翩翩起舞。学生们见张淑容老师与我起舞,全都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我们飞快旋转的舞步。踏着华尔兹舞曲旋转了两圈后,我凑近大师姐耳旁小声问她:“师姐,连续转圈没事吧?”师姐开心回答:“没关系的,我今天太高兴了!”伴随着舞曲,我又伴着大师姐继续快三步旋转,大师姐在欢快的旋转舞步中,开心的笑声清脆悦耳。舞曲结束,她转过头对我说:“远君师弟,谢谢你陪伴我跳舞。”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70岁的张淑容大师姐,仍神清气爽,精神矍铄。她的身上处处展露出青衣花旦漂亮绰约的英姿,风采依然。

时间回到1972年春节,津市红旗剧院售票窗口人头攒动,人们排队购买戏票,晚上将要演出的是荆河剧团排演的《奇袭白虎团》。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由我担任主角严伟才的《奇袭白虎团》这年春节首演。第一场首演门票不一会被观众抢购一空,不得已,排队的观众只能购买第二天或再后几天的戏票了。

演出当晚,我提前来到化妆室化妆,和我一样,提前在化妆室化妆的还有大师姐张淑容,她在《奇袭白虎团》中饰演阿妈妮“崔大娘”。“崔大娘”这个角色虽然在剧中只有两场戏,但却非常重要,演好这一人物形象也不容易,这也是我和大师姐首次在舞台上合作。当时,张淑容大师姐三十岁,我尚未满二十岁,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对于我来说,心情有点紧张也是自然的,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激动。大师姐鼓励我说:“今晚的演出,你肯定会演好的,不要太紧张,就像前天的彩排一样,心情放松一点,要相信自己。”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面早已憋足了劲,对演好严伟才这个角色已成竹在胸。

《奇袭白虎团》阿妈妮与严伟才相见

在《奇袭白虎团》第一场“战斗友谊”中,严伟才与战友们再次来到安平里,见到了分别一年多的崔大娘与朝鲜族乡亲。当崔大娘快步走上舞台时,严伟才激动地叫了一声“阿妈妮!”,然后与崔大娘紧紧拥抱在一起。每当演到此时,饰演崔大娘的大师姐都把我紧紧抱在怀里,此时此刻,已分不清剧中人物和现实中的我和大师姐,俩人都已完全进入角色。此时此刻,我深切地领悟到大师姐在戏剧舞台上对所饰演角色的情感倾注与激情,她对自己所饰演人物角色的情感投入又是何等的专心致志。一如她在几出古装大戏《谢瑶环》《宇宙锋》《贵妃醉酒》中的出色表演,她对剧中每个人物角色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感动了观众。此时此刻,大师姐的真情演绎也深深感动了我,使我们俩在舞台上情感交融、心心相印。崔大娘与严伟才拥抱时,有一段激情唱腔:“一年不见亲人面,往事历历在眼前。在我家养重伤朝夕相伴,情逾骨肉相依相关……”崔大娘唱毕,严伟才深情叫了一声:“阿妈妮……”接着,也有一段慢三眼唱腔:“养重伤,你为我昼夜不眠,一口水,一口饭,细心照看,这阶级的情谊重如泰山……”剧中人物的这两段唱腔,我和大师姐都演唱得十分投入,行腔流畅舒缓自如,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亦产生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场戏从道白到唱腔,从表演神态到舞台动作,我和大师姐已然与剧中人物严伟才和阿妈妮融为一体,至今令我回味无穷。首场演出在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徐徐落幕,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回想起两个多月的紧张艰难的排练过程,我百感交集,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正是有像张淑容大师姐一样,众多师傅们与师兄师姐们的关心与厚爱,才使我有了演好这一角色的勇气和决心,为演好严伟才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角色,我刻苦钻研,用心揣摩,强化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演好严伟才所必备的各项基本功。《奇袭白虎团》是我担任主角的第一部大戏,也是我戏曲舞台上的精彩亮相。

除“奇”剧之外,我和张淑容大师姐在其它几出戏中也有过很好的合作,如《红松店》《收租院》《杜鹃山》《红哨兵》等。1979年大师姐调往常德戏校之前,在湖北省黄山头小镇完成了她戏剧舞台上演出的最后一岀戏《奇袭白虎团》。许多年以后,只要和大师姐聚会,她总是深情地对我说:“我在津市荆河剧团演出的最后一出戏,就是与你合作的《奇袭白虎团》,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就是阿妈妮……”

近年,张淑容大师姐年事已高,一般少有外出,在常德家中颐养天年。我与大师姐一年中也难得见上一面,只是偶尔通个电话问候,以免打扰喜欢清静的大师姐。时光荏苒,我心依旧,她在荆河戏舞台上饰演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时时刻刻在我脑海中闪现,美丽的青衣扮相惊艳舞台,水袖善舞、身段娇美、唱腔婑婉,精彩的表演美轮美奂。她靓丽的梨园英姿,倾倒了无数戏迷看客,令多少人陶醉其间。她是戏剧舞台上湘楚青衣名旦,是我们一代人心里永恒的记忆,永远,永远……

(文:徐远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