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来人 | 重庆忠县长江段,最后的乡间“摆渡人”

编辑:海念

“渝忠客2180”是目前重庆市忠县长江段上“最后的水上公交”,每天载着沿岸村里的菜农到县城去卖菜。2016年,沿江高速公路通车后,客轮经营受到冲击,船长秦大益与合伙人曹利芳一度支付不起油费。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这艘最后的乡间客轮以他们二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焕发了生机。

38c512f4dcd3400188a53b73c4b08089~noop (1).jpg

秦大益的爷爷、父亲都是船长,18岁那年,他父亲在长江上出了事故意外离世。父亲离开后不久,他考了船长证,开始跑船养家。

成为船长的近30年里,秦大益一共拥有过4条船,分别是“洪发号”“宝珠1号”“渝忠客819”“渝忠客2180”,全都是二手船。


2012年,海事部门要求长江船舶标准化,老旧船舶被淘汰,秦大益买下“渝忠客819”,开始跑洋渡到县城的长途航线。2013年,他开始和曹利芳合伙经营,他开船,曹利芳负责售票、验票。2018年,两家又共同买下现在这艘更大的“渝忠客2180”。

十多年前,陆上交通不便,水运是当地人出行的主要方式。那时候每天往返洋渡至忠县的客轮有10艘30多个班次,逢年过节更是从早到晚滚动发班,码头上人来人往,秦大益和曹利芳忙起来时饭都顾不上吃。


2016年年底,经过洋渡镇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车,坐客车从镇子去县城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为50分钟。受到客车的冲击,客轮生意一天不如一天,2018年,洋渡至忠县航线的客轮由10艘减为2艘。2020年春节后,另一艘客轮因经营不善停运,江面上只剩下“渝忠客2180”,很多时候,跑一趟船连600块钱的油费都挣不出。

“渝忠客2180”每天往返于重庆忠县洋渡镇码头与县城西山渡口之间,一路停靠6个码头,渔洞、三条岭、乌杨晏家、乌杨船厂、康家沱和胖子沱。虽然村村都通了公路,但只有乌杨和洋渡有客车。因为年纪大了不会骑摩托车和电动车,渔洞、三条岭、康家沱和胖子沱四个码头的菜农要去坐客车只能靠走,远的要走一两个钟头,何况他们还有背篓和担子。

客车空间有限,容不下背篓、箩筐,也不让带活禽。而且,船票十年没涨过价,比车票便宜,菜农们平时卖菜为了几毛钱都要和顾客讨价还价,更不舍得坐客车。他们离不开客轮。


在入不敷出的那几年里,秦大益每天都在想继续走还是停下、卖还是不卖。最困难的时候,他连儿子源源的大学学费都交不起,只能找亲戚借。

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时,秦大益想,不然就狠狠心卖了吧,上了货船收入能比现在多一倍,而且卖船的话政府还会给65万元的补贴,但是天一亮,看着老人们挑着担子上船,他又动摇了。如果航线停运,这些种了大半辈子菜的老人或许要失去唯一挣钱的途径。


在这种期盼和纠结中,“渝忠客2180”仍旧日复一日地出航返航。2022年夏天,秦大益随手拍了一些船上的视频,初衷是想当作告别,纪念一下这段日子。源源把制作好的视频发在秦大益的短视频账号上,没想到这条视频出乎意料地火了。

就这样,“渝忠客2180”意外存活了下来。如今船一靠岸,就有人赶过来把老人的菜篓搬下去。许多周边区县的网友看了直播后,专程开车来到西山渡口买菜。


在热心网友的支持下,秦大益和曹利芳开始在船上为老人们提供免费早餐,定期去老人家里送物资,给村里的留守小孩买新衣服,农忙时还会到地里帮老人摘柑子、挖红薯。因爱心助农,秦大益和曹利芳被评为2023年第三季度“忠州好人”。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