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宜荣:有一种文化叫永州

编辑:海念

【题记】一曲越古今,文化复文化!皇城根下,仰望天下舜皇山,俯 瞰地上紫水河,谨以此献给我的封神的故乡——永州之野、永州元文 化,我的不懈向善生长、向内用功、向外奋发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3cdc0b2c629347e3a02dba536f99a59a~noop.jpg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序曲:永州

此曲绵绵似神曲圣洁深邃

穿越我的生命

不知来自哪一个山岗

不知响向哪一片云天

在越城岭以东

海洋山以北

都庞岭与萌诸岭东北

上苍吻过的土地之上

婉转千年万年

只因一声丝绸似的乡音

只为一份南归的弦歌

何须岁月上刻骨铭心的约定

漫山遍野都在聆听

对视的眼神闪动烁着激情

从心里流出来

一定要流到心里去

与财富无关

与邪恶无关

与成功失败无关

与焦虑无关

只与清醒纯粹价值相连

虚实之间自有万千慰籍

风来了又走了

雨下了又歇了

花开了又谢了

神来了始祖来了停下了

先祖来了住下了延续下来了

多想雕刻心灵的世界

那里流动纯粹的自然纯粹的爱

永州之野

天不老地也不荒

不仅仅只有碑文遗址和化石

漫山遍野的小草与大树常青

就此举杯不醉不休

更长久地凝视

晨光熹微

惟见天际上下花好月圆

心香袅袅

那些远去的飞鸟与水稻

用山昂起头颅

用水行走世界

用爱拒绝泪水

用泪水沐浴天地

不需要蒲公英的寻找

不需要金黄色的向日葵

只要目不转睛

潮涌而来且一个不少

我的舜皇山

我的紫水河

站在永州地平线上

用自己的力量飞向远方

飞过长江黄河也远飞重洋

至今没有飞出父母的视野

没有飞出千年万年的一片山水

如你如他如那么多人

永州的传人

永州的子孙万代

即使放空两手

也毋须鼓瑟吹笙

也会张开翅膀

依偎在湘水潇水之间归去来兮

内心更加完整

接续祖辈的文化星火

在南文明中心向长天燃烧

不熄不灭

一如既往

歌声嘹亮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第一乐章 凝神

我又一次无极限的凝神

不会有眼无珠

不会买椟还珠

念天地悠悠

古风遒劲

人生即为寻找天上的日月

多少年多少双眼睛如此眺望

没有忘记感觉

只是难解其中神韵

潇水东来却又转北而归

或许是上苍的旨意

或许是自然天成

或许与生俱来

登高望远

永州的山川宛如古老的襁褓

简朴而充满温暖

仿佛看到一张张深黄色的照片

让人如此心安

比如东安东方因此安宁

风里雨里霜里雪里

山是生活

水是生活

石头也是生活

蹁跹起舞的树叶多么美丽

桂花又开了

永州的时光背影

始祖的岁月身影

永远只知道山的方式水的转机

从来不需要即时旅行的打卡地

平凡地往下活

用祖传的生活形式往日子里活

艰难也没有沉闷的声音

只用头颅和肩膀托举天地

前面总是有长满青藤的长路

山自巍峨不屈不挠

水自盘旋自主乾坤

感恩天地玄黄初开之境

尊重神力所至

迎送赤橙黄绿青蓝紫

目之所能及

心之所能向

山去往山的前面奔走

水流向水想象中的远方

比如蓝山蔚蓝的山上一片云天

古村依山濒水

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绿树成荫之盟

耕读总是期盼来年的秋

自己的风水连接自己的幸福

生于斯长于斯

同一方山川生长不同的万物

心灵保持以前的明亮

彼此不是风景

不是恶梦

相互珍重彼此的过程

惟爱珍贵

一夜明月一次无言的叮嘱

用心才会听见

不知不觉

时光如水花开花又谢

生命需要归宿的静宁之所

多少年多少双眼睛如此凝神

湘水西南来而又往北奔流

或许是神的指引

或许是万物皆有灵

把酒临风

永州的古今宛如流长的文脉

简约而激情飞扬

我沉入一幕幕清晰映像

热血沸腾

寒里暖里暑里凉里

绿是生命

黄是生命

果也是生命

鲜艳的生命多么美丽

自然的生命最为美丽

永州的山水之风

始祖的高德大行

先祖的言传身教

从来就如此朝气蓬勃

筚路蓝缕也要延续下去

往阳光上攀登

随月色遍地

不问脚印漫漫而路修远

被梦想环绕

直至思想的莲花开满潇湘大地

所得皆为所愿

所愿皆为汗水浸润

天人之际

上苍为此加冕

心灵打开宇宙的天窗

虽远必达

只见山矗立于山之上挺拔

水潜于水之下奔腾

阳光照在山水薄薄的表面

山的气度与水的柔和

聚为永州之魅

宛一个天造地设的摇篮

生于斯长于斯

同一条路生长不同的万物

彼此不是果实

不是黑色的妒嫉

相互拥抱自然的牵挂

惟心缠绵

一度花季一轮会心的祈祷

永州是我永远的方向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第二乐章 始祖

因为感受到了爱

我在梦里与始祖无数次神遇

苍梧之约

舜皇山在首

那么多过往追不可及

那么多温暖只能用来回忆

此时此刻又是彩霞满天

我举手加额

透过所有朴素的背影

大街小巷的邻居在吆喝

清脆的风铃声

古老的永州不会装睡

总是在历史里睁眼看世界

千年万年之间

永州始终是一部书

约大于宇宙的线装书

写满了关于思想文化的字

永州升起的第一缕曙光

穿越云烟

照亮了人类的童年

只见长青树爬满了长青藤

从鸿蒙初开到盘古开天地

从始祖明德到天下归心

所谓南蛮之地

八九点钟的太阳

光芒万丈

玉蟾岩人手植的水稻开始扬花

金黄色的稻子在梦里微笑

陶器煮出的香味

渗入了山川青空

坐果山人凿石搭木遮风避雨

石头上的第一栋木屋

已经度去五千多个春秋冬夏

斑驳的石孔清晰可辨

南文明如此长在深闺之中

梦里的少年

多少多少年过去

舜皇南巡的队伍轻车简从

千万里匆匆而行

涉水的舟楫搁浅于湘水之源

无奈之间

遥望隔岸的漓水叹惋

秦王大军再困于此

迎舜皇之鸿鹄之志而心领神会

宏愿连天地

大锁自然开

此情此景

水是天地的血脉

山是万物的脊梁

华夏浩浩疆土

仅此潇湘二水之谷直通南北

连接湘漓自有千万神圣

从此畅游

秦兵列千军万马于此

开灵渠以分流

引南北之水以连南北之山

山水气运由此贯连

任督二脉上下流通回荡

北文明南下巍巍五岭

同天同地同根生长

南北双向奔赴

星辰大海浑然天成

渺渺大地以光射斗牛

多元一体的家国迎面而成

迢迢天穹之下

悠悠时光之中

千年大哲向多维展开而静好

承传统之翼而纵横捭阖

引天理以比照人心

刚正不阿又以柔为怀

公平正义又以情义服人

置身于长山水长历史之中

为上下为家国

为思想为文化

追随事实而不嘘谎言

为任一方

民生在心

自然不待扬鞭自奋蹄

即使过往云烟不求如诗如画

湘水北去

只为呼应漓水南归

灵渠已是一座圣城

潇水遂向湘水合流

只为寻找镇远潇湘的龙珠

所含的善良与爱

宽容与认识自己

彼此有一种依恋一种依托

绝非针尖麦芒

和致天下

江山有幸

自有天意眷顾

东西南北

神韵无所阻挡

流年不可截断

无论阳光灿烂还是月色朦胧

像新田一派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大开大合之中

江山如此多娇

永州之野

大井的水连接了天上的银河

石棚之下是一个宇宙

三分石上自有天意

鬼崽岭无以言说

朝阳岩外如此千年呼喊

浯溪碑林并非一本直面的书

娥皇女英瀑布下的石头

面朝潇湘春暖花开

10年年岁岁花相似

太阳山下

父亲生活在长永州的长文化里

如此沉迷并非自觉

守望礼数而道行其事

千万滴汗水浇灌百千颗稻子

身无长物 惟有实似虚无的山川

山下的果蔬水里的鱼虾

抚养我长大成人

纵立于山岗且行舟于长河

天下昭昭

我存在于父亲的生命

像始祖煌煌

不需要言说不需要回答

我信马由缰

或向天再借五千年

或杨柳青青直上重宵九

或异国他乡天涯海角

山重水复

总是乡关何处

至今所知

因为出土稻子碳化石

永州人是最早吃上大米的人

因为出土陶罐碎片

永州人是最早生火煮食的人

手植水稻和陶罐

正是世界文明最显著的标志

日月之下

南文明中心自然熠熠其辉

像道县道法自然连通宇宙大义

何况道义并举光照四野

一曲关关雎鸠

古韵悠扬

一眼原本不敢穿透千年

在河之洲非诗亦非远方

道非道非常道

没有离开永州之野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第三乐章 北斗

长路迢迢

我常在不眠的夜晚仰望北斗

彼此的距离

只在征程之上

纵览永州之野

月亮之下

紫水河流远

那么多风雨也要往前走

那么多雪花也没有一丝寒冷

北斗高悬

我心无旁骛

透过湘江的渔火

荡开五岭逶迤的浪花

只见始祖重重叠叠的身影

如神如仙

漫漫山川之间

青绿隐入黑白的尘烟

惟见一片迷离的沧海桑田

千里万里

山路交通

即便食不果腹

也不会生发邪恶的明争暗斗

即便生活何其艰苦

绝不会弱肉强食

即便天寒地冻各自清扫

即便风云变化也不怨天忧人

苦瓜长在心里

微笑放在梦中

重峦叠嶂也被放在脚下

莽莽苍苍之下

所有的涓流小溪聚为潇水

潇水北归而融入湘水

从此奔流不息

君不见潇湘大地

狭窄之地也要开出馥郁的花朵

风吹过的石头也会长出青草

善良的根正直地向下

生命之力向内用功向内照亮

自然生长向外奋发

不伤及无辜

纵有千万阻隔

山为骨

水为筋

心中自有锦囊智慧

像江永瑶寨里珍藏的女书

宇宙之下

一众身影行行复行行

只为破解天问潇湘

为什么玉蟾岩的水稻走向世界

为什么舜皇薨于江南葬于九嶷

为什么紫水河是一条爱的圣河

为什么斑竹从舜皇山长到君山

为什么湘桂故道南北通透

为什么阳明山的杜鹃如此艳红

为什么大江大河濂溪一脉

为什么芭蕉叶上留下了狂草

为什么愚溪流不出千年的孤愤

为什么女书出生于勾蓝瑶寨

只因永州之野

精于哲思且敏于行

山棱不闻水的曲径通幽

弱水涌动倒映高山的傲骨

真诚近乎愚顿

善良也会隐入尘烟

求人反诸求己

只见一片古来贬臣流放之所

忧愤浸润了山上的树叶

水里的沙粒过往的风

避开弱小的生命

吝啬手指不轻易放过一个铜板

夜空向往的星星

梦见的山村文光北斗

良知链接舜皇激荡的德性

知行牵手合一

让自己照亮自己的内心

始终与山川同行

苦难不是绚丽

伤痛随风远去

不忘的是童年的衣袂飘飘

像双牌大山守护有庳古国

苍梧之野

水稻风行天下而不自许

即使是最早的商人从不炫耀

人心没有倒影

良知始终高悬于头顶之上

仰望天上星空

俯瞰人间烟火

所有的方向都似神迹指路

所有的天问都有答案

所有的爱终成眷属

所有的溪流注入了远行的潇湘

像宁远深处的万山朝舜

大境大势所趋

奔流到海不复还

千年万年千呼万唤之间

那么多故人归去来兮

太阳下的古铜色

无言以对

辣椒煮红薯

浓浓的米酒香

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忧戚

不只在这一刻来临

朦胧之间

那么多来来往往

看到的是岁岁年年人不同

紫水河边

母亲不知道永州是一种文化

吐翠含英的山菊像童年的雨

穿过天上的云朵

飘落到我期盼的心里

那么多抚慰经山川而来

桂花开了就会有一双布鞋

雪花的风吹不进瘦小的衣裤

一个鸡蛋就是千万慈爱

无论有多久

无论有多远

母亲的声音就在山川

手中的线上温暖如春

我存在于母亲的生命

只有爱是忘记不了的

爱必须永远

爱在不断线的爱才如此永远

像北斗行空

如梦初醒的那一刻

已经泪流满面

秋风骤起

父亲的舜皇山母亲的紫水河

静静的凝神有如星光大道

南北文明的圣迹

历历在目

景仰不惟慨叹

颂其所应颂

奋其所以奋起

看到落叶伴随着雪花起舞

在水一方

在永远的爱里

我被爱着也用爱照亮彼此

春已从冬的天空展翅飞翔

太阳冉冉东升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第四乐章 回旋

山转水转之间

风景绚丽的江华如诗如画

我只想把如水的时间放进空间

听神曲声声南望

在天下地上

一遍又一遍

只见岁月尽头依然是岁月流转

相伴的一切在拐角处依然相伴

无限远的山山水水

折叠了无限近的始祖身影

一万多年过去

永州的稻子风行天下

稻花依然灿烂

四千多年过去

神州的舜德依然浩浩荡荡

山川青空之境

舜之成皇只因舜为天地立心

众人之上只为众人拾柴

人之为神正是神之为人

能服人只因天下归心

生于此而福及世界

起于此绝不占有

爱比宇宙要大

心比世界要广

芸芸众生

滴水之恩以潇湘奔流为谢

古往今来

敬神之心自有神的护佑

神佑自有人间本色

俯仰之间

天下舜皇山

地上紫水河

惟见启明星寻找黎明

黎明照耀相伴的人们

永州时光是一把圣剑

不偏不倚不欺不霸

无论何时回眸

无论何处回想

无论谁都会听闻花香

无以为报

天地有多么广大

永州之野就有多么辽远

人生有多么斑斓

永州之野有多么浪漫

思想的种子

不会丢失也不会死去

文化的根

不会漂泊也不会沉沦

天下九嶷山

地上柳子街

过往的人们再忙也会停留

看蓝天白云掠过

被天下人搁在心里

每一缕晨雾如此退去

永州之野

居古文明而大天下

澄明之心

穿透山光水色

只在乎永远在乎的记忆

我的封神的故乡

一水一世界

一山一乾坤

一人一永州

千年奔波千年愈深千年愈重

千年愈醇

无论如何选择都自有精神加持

身居湖湘文化上游

一路走来

根于山

魂于水

游于天下

像神的双眼像淬火的剑

像慈悲的船

像寒风里的萤火虫

面朝南文明中心如此春意盎然

从来不会埋头而行

像祁阳的松树向往阳光万里

千山万水也要光彩照人

天地之间

天下潇湘水

地上永州人

历史的永州远去又回味

文明闪烁

在人们的心魂之上焚膏继晷

现实的永州彩霞万道

像冷水滩的永州大道

山川不老

得文明的圣汁以滋养

此为永州

约比宇宙还大

约比世界还广

因为永州的名字叫文化

有一种文化叫永州

像零陵的古城古渡口古溪流

如此永远

如此无穷无尽



▲著名画家海天先生《潇湘烟雨系列》中国画选

—————

注释: 诗中的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瑶、宁远、 新田、蓝山系永州市下辖 2 个区、1 个市、8 个县。

(唐宜荣,笔名溶伊、榕伊等,系哲学博士,华民慈善研究院院长、电视纪录片 策划人兼总撰稿人、大理大学客座教授、农创投控(深圳)集团及华文集团文化 发展战略顾问。近年来,感于故乡舜皇山、紫水河的文明恩泽,创作了关于永州 元文化的系列诗文 300 多首(篇),其中“永州三部曲”等 10 部长篇诗文,发表后阅读量超过 2000 万人次。《有一种文化叫永州》系 2024 年 9 月 20 日初稿; 10 月 8 日定稿;于皇城根下。)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