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民宪 | 援非11年,他说:“我要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国际医生!”

编辑:海念

1963年,中国开始向非洲派遣医疗队,面对物资、公共卫生资源匮乏,甚至是战乱频发,60多年的时间里,2万多名中国医务人员从未停下远行的脚步,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中国援非医疗队员用心血乃至生命,诠释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


仵民宪,1963年2月生,现任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他自2000年加入河南援外医疗队,先后在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工作生活11年,是我国目前援非国家最多、援非时间最长、撰写援非专著最多的援非医生。


面对战火、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威胁,他经历4次车祸,5次艾滋病职业暴露,12次感染疟疾,克服重重困难,救治病人逾3万多例,填补受援国多项技术空白,以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赢得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


“悬壶济世”是医者的初心,仵民宪也不例外。第一次为仵民宪植入国际医生形象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文章《纪念白求恩》,这篇少年时熟读成诵的文章,为他植入了博大无私的国际医生基因。


上大学时,他的一位老师,曾经是援非医疗队的队员,每每以“我在苏丹的时候”为口头禅,为他描述非洲大陆风土人情、逸闻趣事,更多的是当地缺医少药的现状,再次在仵民宪心灵深处种下国际医生的清晰形象。他梦想着:“我要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国际医生,我要去援非!”。

ab505bac5cca4298847df60dcf99c707~noop.jpg


2000年,河南援外医疗队选拔任务首次“投向”三门峡,仵民宪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援厄立特里亚第二批医疗队员。“当地缺医少药,一个普通手术都要等很久,一些重病患者常在等待中死去。”为给更多病人解除病痛,他加班加点,时常忙到后半夜。


在非洲当医生,要治病救人,也要预防职业暴露。仵民宪经历5次艾滋病职业暴露,虽有惊无险,但需服用副作用巨大的阻断药,他边忍受恶心、呕吐、眩晕等药物副作用,边在“非洲人民需要我”的信念下坚持工作。


11年援外生涯,仵民宪与家人团聚时间不到半年。第一次援非回国后,他仍难忘非洲,他深知那里十分需要医生。2005年,他又报名参加援赞比亚医疗队,再次踏上非洲大地。


在赞比亚,仵民宪创造了为患者摘除20公斤巨大肿瘤的医学奇迹,病人术后次日便能下床活动。《赞比亚时报》头版头条报道配发评论称“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手术的,是名叫仵民宪的中国医生……”


2008年5月1日,他被赞比亚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成为获得该项荣誉唯一的外国人,也是赞比亚政府首次将这一荣誉授予中国医生。2019年8月,仵民宪获得第三届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2023年11月,仵民宪获得“中国好医生”称号。




仵民宪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先后撰写出版了《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我的非洲十年》等反映援外医疗的著作。其中,《我的非洲十年》被译成英文出版。


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为此书题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并积极推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看到此书后给仵民宪写信“我很赞赏你的工作,并愿意借此机会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的支持。”目前,此书还被列为我国驻非洲大使馆馆藏书籍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援外医疗队员出国前培训学习资料,在国内和非洲都产生积极反响。



仵民宪把自己11年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健康事业,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成千上万个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