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雅:中国北疆边境上的“草根卫士”

编辑:海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镇的边境线上,一户飘着五星红旗的牧户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阿迪雅的家。

c8334a428da7456b952d6da7493a2496~noop.jpg


▲阿迪雅与老伴崇敬地望着五星红旗

1981年阿迪雅参军,成为一名边防战士。三年后他复员回到家乡,做了一名牧民。在草原出生、在牧区长大、在边防参军,护边情怀早已融入阿迪雅的血脉。

“我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在部队受了三年的教育,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认为戍边是每个牧民的职责,于是我开始一边放牧一边戍边。”阿迪雅说,他与妻子娜仁其其格商量,自愿当起了边境线上的“夫妻守边员”。

阿迪雅家以北4公里就是中蒙边界,他家9000亩草场一直延伸到边境线上。这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多年前,周边牧民纷纷搬离边境,阿迪雅与妻子一直坚守下来,为的是恪守退伍时的诺言——守护边疆一辈子!

从那以后,每个清晨,阿迪雅披着晨光,跃马扬鞭去放牧,白天的望远镜、黑夜的手电筒是他不离身的必需品,无论寒暑天天如此。放牧巡边,巡边放牧,这一守一护就是40年。

1989年的一天,阿迪雅在放牧巡边时看到远处山丘上有3个黑影在移动。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是3名携带枪支的外籍人员。阿迪雅沉着冷静地密切关注着非法入境者行动,同时迅速联系当地的边境派出所,最后3名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


▲冬日里骑着骆驼巡逻的阿迪雅

还有一次放牧途中,阿迪雅发现一片凌乱的马蹄印,“不像是狼撵的。”阿迪雅凭直觉判断一定有情况。他扔下自家的羊群,赶回设在家里的“草原110报警点”向驻军某部和边境派出所报案。军警民联合出动,沿着线索追击,直到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消失在边境线外。走近一看,边境的铁丝网上已剪开一个正好能让马匹通过的大窟窿,20多匹马在附近徘徊。阿迪雅赶马回程路上,正遇神色焦急的牧民那顺敖其尔,说他家23匹良驹不见了,上前清点,一匹不少。

40年来,阿迪雅义务巡边近10万公里,上报各类边情信息300余条,协助边防部队处置30余起突发边情。2019年9月,阿迪雅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2021年7月,阿迪雅被授予“最美拥军人物”称号。2023年,阿迪雅获评内蒙古“2023年度十大诚信人物“ 

“诚信是一种自我要求,要严于律己,承诺了就要去践行。”阿迪雅说。

阿迪雅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感召下,在日本留学工作6年的大儿子宾巴和在上海工作数年的小儿子阿迪立先后回到家乡,他们一边照顾父母,一边继承父辈的事业守护祖国的北疆。

“阿迪立”汉语意为“同样”,阿迪雅给小儿子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接过接力棒,守护祖国边疆,守护乡亲安康。阿迪立从小到大,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守好国界线,不让界碑移动一毫米。”这句家训,阿迪立牢记在心。2014年底,阿迪立主动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草原,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护边员,两代人的“护边足迹”迎来跨代重合。


▲阿迪雅与边境派出所民警一起巡边

由于常年义务巡边和劳动,阿迪雅的腿已经变形,还患有疾病。他的妻子身体状况也不佳。然而,面对困难,夫妻俩从未后悔,阿迪雅在家建起了“红色蒙古包”,定期组织附近的党员进行学习,讲解党的惠民惠牧政策。

当被问及准备护边多久时,阿迪雅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戍边是我一直的信念和追求。我会始终如一地坚守在这里放牧巡边,跟我的儿子们一起,在达茂草原边境上筑起一道安全网。”

(图片来源:内蒙古画报 秦文秀 宋澎涛)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