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君:高山流水 琴瑟和鸣
编者按:李燕生先生早年东渡扶桑,创立日本东京墨缘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蜚声海内外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书画篆刻大家。归国后,任北京大学金石书画研究室主任、北京联合大学书法篆刻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国书法院特聘院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主席。
▲李燕生近照
2006年五月,旅日华侨、著名书画家“李燕生书画篆刻艺术展”在无锡举办,应好友、时任无锡市副市长王国中先生之邀,我即飞赴无锡,平生第一次参加如此高层级的书画展,这也是李燕生先生1985年东渡扶桑二十年后归国,继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首场书画展后,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二场个人书画展。展览期间,我有幸与李燕生先生于太湖之滨相识相知,十八年来,我与先生鸿雁传书,往来不断,燕生兄曾两次到访湖南,我则多次去北京王府花园燕生先生寓所拜望,近距离感受先生的书画艺术创作,听先生吹箫抚琴,欣赏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品茶聊天,其乐融融。我与燕生先生虽相距遥远,少有机会晤面,但彼此微信交流从未间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俩的友谊日益升华,彼此兄弟情深。
今年春暖花开时节,李燕生先生给我发来他在日本东京郊外别墅的照片,细细欣赏这组照片中的美景,依山傍水,树影婆娑,鸟语花香,风景宜人。中西合壁的二层小洋楼设计精巧,桔粉色的墙面色调明快,白色的门窗、栏杆清新淡雅,与周边景致十分协调,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屋内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尤其是书房的装饰,墙壁上挂有名家书画,以及燕生先生自己创作的书法与绘画作品,琴桌上的古琴以及壁上的小提琴、洞箫格外显眼。书房中间一张硕大的画桌上摆放有笔墨纸砚,整个书房彰显出浓浓的文人气息。
在仔细观赏书房中的书法作品时,悬挂于房中间上方的一件书法镜心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放大手机画面,“清虚静泰”四字印入眼帘,我眼前一亮,心头微微一颤,没错!手机屏幕上显示的确实是这四个字,而且是燕生先生最擅长的汉隶书写。此时此刻,我异常兴奋,心跳也在加速,“清虚静泰”四个字不就是我收藏的一把清代紫砂壶上的铭文吗?
2005年,我在北京一家有名的拍卖公司购买了一把清代紫砂壶,这把壶虽然没有制壶工匠名称,但赏壶便知出于名工之手,壶面上刻铭清代翁同龢的诗文对联:“清虚静泰寡私欲,醇泊旷寐养天和”,这把文人壶我特别喜欢,在拍卖时毫不犹豫的举牌,志在必得收入囊中。这把壶从泥料、造型、铭文和制作工艺都堪称完美,捧在手上欣赏十分养眼,抚摸壶身感觉非常温润,是我最得意的收藏品之一。翁同龢(1830—1904)是清朝晚期重臣,也是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他见证并经历了太多的宫廷内斗,最终选择激流勇退告老还乡,隐居常州老家颐养天年。紫砂壶面上刻铭的这幅对联,究竟是翁同龢以自己内心所思所想而创作,还是引用了古人的名句已难考证,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总之,我非常欣赏这幅佳联,且印象尤为深刻。所以,当我从图片中发现燕生先生书房中的此幅书法镜框时,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马上发微信给燕生先生,并把我收藏的这把紫砂壶的图片发给他,我激动的说:“你书房中悬挂的横幅镜框“清虚静泰”与我紫砂壶上翁同龢诗句相同,观之特别亲切。”燕生先生看了我发给他的紫砂壶图片,也颇为兴奋。他马上回微信给我说:“这真是吾心之境与古贤和!”还说:“这真是太巧合了,过两天我回到北京以后,把紫砂壶上的这幅对联书写好送给老兄。”我听了非常高兴,并叮嘱他,在书写此幅对联时,把这段佳话题写在边款上更有意思。燕生兄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即在他北京昌平王府花园的别墅书画创作室,将此幅翁同龢对联书写下来,并拍照发给我欣赏。他在书法对联边款中题写道:“余东瀛画室高悬“清虚静泰”四字,远君兄观而高呼:于吾珍藏紫砂壶铭文恰有四字。吾曰:吾心境与古贤和也。返京华遂以汉篆书之以赠远君兄,甲辰谷雨后,弟燕生。”观燕生兄此幅对联,汉篆书法遒劲老道,章法有度,以篆入字,字字铿锵,金石味十足。边款书法以行草书之,灵动飘逸,潇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此幅对联四尺整纸对开,大气磅礴,足见燕生先生书法功底之深厚。
李燕生先生祖籍四川巴中,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有常人不及之遗传基因,几代文脉传承。父亲李祖孝先生即是博学之士,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平遥第一任文管所所长,为平遥古城的保护呕心沥血竭尽所能,被誉为“平遥当代护城第一人”。李老先生书法功底深厚,平遥古城墙多处留有其父墨迹。
▲李燕生父亲平遥古城墨迹
李燕生年少时拜著名书法篆刻大家康殷先生为师,是大康先生的得意弟子。1985年,李燕生先生受邀东渡扶桑,在日本研修讲学,弘扬中国书法,声名鹊起,先后担任日本东京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东京墨缘会会长等职,二十年后才返回祖国。并先后受聘于北京联合大学书法篆刻研究所名誉所长、首席专家;北京大学金石书画研究室主任、客座教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主席。李燕生先生曾为故宫博物院多位文博大家、学者治印,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孙墨佛、张伯驹、徐邦达、沈从文、叶圣陶、吴玉如、俞平伯、罗福颐、金禹民、范曾等人,其书法、篆刻得到众多大家的肯定与赞赏。他还受邀为多座著名寺院书写对联匾额,如北京戒台寺大殿外立柱对联、苏州寒山寺山门匾额、泗州禅寺大殿禅语长联等。他还应青海玉树“前譯扎纳寺”住持之邀,为其题写寺名,所用书体也是他最擅长的汉隶。由此可见,李燕生先生的书法造诣已臻化境,得到了书法界、宗教界认可与好评。
▲李燕生为青海“前译扎纳寺”题写寺名
▲李燕生为苏州寒山寺山门题写匾额
见到此幅精美的汉篆对联,欣喜之余,我倚仗着与燕生先生的兄弟情谊,请他再给我写一幅与他东京别墅书房里一样的“清虚静泰”四字,待装裱配框后悬挂于书房之中欣赏,燕生兄欣然应允。第三天上午,燕生兄把写好的“清虚静泰”四字发给我,并说:“这一幅比我东京家里挂的那一幅字还要好。”此横幅为四尺对开,用汉隶书写,字字遒劲,力透纸背,观之养眼,赏心悦目。
我立马给燕生兄发去微信,除表达谢意外,我向他提了两个问题:当初书写“清虚静泰”四字是出于何种考量?如何理解“清虚静泰”四字含义?燕生兄回复我:“清虚静泰的创作动机源于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追求,清悠、虚怀、静逸、悠然。这是人生的高境界,也是我一生追寻的梦想!”燕生兄完美诠释了“清虚静泰”四字的含义,使我受益匪浅。
李燕生先生“清虚静泰”的人生追求,可以从他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的尊崇找到答案。李燕生先生日常饮食简单随意,甚至可以说十分简陋。平时一个人在家或煮碗面条,或吃几块饼干点心,只要填饱肚子,吃什么都行。李燕生先生的穿着非常俭朴,从不刻意追求名牌奢华,平时在家身着棉麻唐装汉服,脚蹬布鞋,显得落落大方,精气神十足。
▲本文作者(左一)与李燕生先生
他对艺术的热爱近乎痴迷,1975年选入故宫博物院后,在紫禁城里闭关苦修十载,废寝忘食,潜心书法、篆刻与绘画的研习,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只在笔墨之间。他耐得住寂寞,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以罕见的毅力和勤奋,疾行在诗书画印的崎岖道路上,遨游于水墨丹青的艺术世界里,书画篆刻技艺突飞猛进,成果丰硕。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臣彬先生评价:“观燕生之绘画,山水追北宋之风,梅兰显元明之骨,空灵悠远,禅意沁人。且诗、书、画、印浑然一体,珠联璧合。”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其中《汉籍名言佳句百选》书画篆刻集被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八条屏隶书《文天祥正气歌》被台湾历史博物馆珍藏。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何浩天、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斯蒂文•C•洛克菲勒二世、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著名演奏家小征泽尔、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以及第十一世班禅等名人均收藏有李燕生先生的精品力作。
▲李燕生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何浩天合影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斯蒂文•C•洛克菲勒二世收藏李燕生作品
李燕生先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八艺皆精。抚弄古琴琴声悠远,吹奏洞箫箫声悠扬,小提琴演奏激情澎湃,舞弄太极如行云流水刚柔相济。每每写字画画之间隙,或抚琴或吹箫或拉一首小提琴曲,以放松心情,悠然惬意。他曾对我说:书画创作的灵感有时就源于一曲“高山流水”或“春江花月夜”。正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先生所言:“这些爱好总与最钟情之篆刻、书画紧密关联,而非凭一时之兴趣或求纯粹之快乐,其主旨当是培育高雅脱俗之情操,领悟传统文化之意蕴,汲取足资借鉴之营养,提高自身艺术之品味。”李燕生的书法作品多是唐诗宋词、先贤名句、禅语对联,也有他自己创作的精妙诗句。他的绘画作品古韵盎然,独具匠心,尤其是泼彩禅境画,将中国水墨画之笔触融合西洋油画色彩渲托,辅以日本禅诗之意境,创造出令世人赞美称道的禅境画。如“陶然忘机”“无心禅境”“水镜佛国”“浔阳月夜”等佳作,禅意沁人,空灵悠远,让人浮想联翩。
▲禅境画《陶然忘机》
▲禅境画《无心禅境》
▲禅境画《水镜佛国》
▲禅境画《浔阳月夜》
燕生先生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写字、篆刻与绘画,我对他说:“你每天都有新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真不简单,佩服佩服!”燕生兄对我说:“每天写字画画,搞搞艺术创作,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前不久,他把用几种书体书写的“心经”发给我欣赏,小楷、隶书、章草、篆书、汉隶,一幅幅不同书体的“心经”精彩绝伦,其深厚的书法功力由此可见一斑,观之特别养眼,令人赏心悦目!
▲李燕生隶书心经
▲李燕生章草心经
▲李燕生篆书心经
▲李燕生汉隶心经
由此可见,李燕生先生淡泊明志,对艺术的孜孜以求,这也许就是他崇尚“清虚静泰”四字含义的真谛与最佳注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燕生先生追求人生的高境界,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永不停歇,不断进取,其书画作品日臻完善。他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吟诗,作画,书法,金石;或琴,或箫,或拳,或禅。寄怀苍穹,放意天籁,常思古贤,同游共饮,书画与之比肩。”燕生先生寄情于山水之间,超然物外,潜心书画创作,运笔挥洒间,似与古人高士笔墨神交。心之所向,静听禅籁,高山流水,琴瑟和鸣。这一方方妙手篆刻的精美印章,一幅幅用心书写的精妙书法,一幅幅禅意浓浓的禅境画作,超凡脱俗,妙然天成。精彩绝伦的艺术佳作,令观赏者陶醉其间,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李燕生作品欣赏
▲禅境画《无上清凉》
▲禅境画《松鹤长年》
▲禅境画《紫气东来》
▲李燕生在李可染“师牛堂”创作交流
作者简介:徐远君,津市人,现居长沙。编辑职称,曾在《中国收藏》《中国烹饪》《文艺生活•艺术中国》等期刊杂志,以及《中华善德网》《红网》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著述颇丰。其新作《远去君归集》已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