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周长芝:用真情守护最美“夕阳红”
“您最近过得怎么样啊?饭菜还合胃口吗……”一大早,周长芝的身影就出现在老人们的房间,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各种需求。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周长芝从事养老工作的第14个年头,平时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到老人的房间查看,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让老人感到“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受访人供图
从事养老工作之前,周长芝曾经从事教育事业23年,先后担任过4所中学的校长,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好评。
“母亲希望我继续做爱心事业的遗愿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周长芝的母亲一生乐善好施,收养了一名孤儿,还陆续照料了16位孤寡老人。周长芝的母亲在弥留之际嘱托女儿继续照顾好收留的孤寡老人。为了完成这一遗愿,周长芝毅然辞去中学校长职务,告别三尺讲坛,全身心地投入“孝老爱亲”的养老事业中。
自投身养老服务以来,周长芝始终用真心真爱真情照顾好每一位老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抚慰。
2011年母亲节,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养老院,由中学校长成为了养老院院长。这里一半以上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从早晨起床、洗脸、穿衣,再到一日三餐、辅助运动……周长芝事必躬亲,逐渐变成了这些老人口中的“贴心女儿”。
为了不断提升老人晚年生活品质,她还自学了心理学、营养学等,并多次赴外地学习经验。
除了照顾老人的压力,摆在周长芝面前的还有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刚开始时,一切都要靠自己,她把自住的房子卖了,还拆了家里的空调送到老年公寓给老人们用。
“我丈夫是电力系统的高级工程师,自从我办老年公寓以来,他就不知道啥叫‘休息’了,完全从‘高工’变成了‘勤杂工’。”说到家人,周长芝既骄傲又愧疚。担任老年公寓院长的这些年,周长芝的丈夫、儿子以及娘家人、婆家人,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和她一起为老年人服务。
多年来,由于周长芝和家人的倾力付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濒临倒闭的养老院变成了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她相继开办了5家养老院,先后收住照护各类老人2000多人次,免费为16位抗战老兵、26位孤寡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为156位困难老人和残疾人累计减免费用100余万元。
周长芝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她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表彰,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目前,5家养老院已提档升级整合为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和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颐养园两家养老院。周长芝要努力把养老院办成传承中华美德新风、中华孝文化的爱心场所,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人关爱老人、孝老爱亲。“我要一直将养老事业干下去,直到我不能动的那一天。”周长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