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琦明 |(闪茶经)茶瓷相依
和休公假的孩子们去了趟瑶里。这座始建于西汉末年、古名“窑里”的古镇,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同时,由于她地处黄山余脉,又属于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的绿茶“金三角”产区,所出产的“瑶里嫩蕊”、“瑶里崖玉”等茶色泽似玉、香味独特,深受茶人的喜爱。既出名瓷,又产好茶,故而瑶里又被称为“瓷都茶乡”。
说到瓷和茶,以往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 “一器成名只为茗”,意思大致是瓷(或陶)质茶器为茶而存在、因茶而成名,也就是说,这些茶器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茶的价值影响和决定的。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支配,我曾与一个搞收藏的老朋友“抬杠”,说我这里有好茶等着你给个好罐装,这样会让你的茶罐升值,他则回复说我这里有好罐等着装你给的茶,这样会让你的茶叶更香。然而多少年过去了,他没有给我罐,我也没给他茶,活生生的没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
然而在瑶里,我们看到的则是另一种景象。瓷器首先是茶的载体,有瓷的地方大都会有茶。特别是有资料记载,早在唐代,这里的茶叶便装在各式各样的瓷器里,通过瓷器的商路运往四面八方。很明显,以瓷载茶、茶由瓷盛,这显然是由当地的资源禀赋和陶瓷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这不,古镇的一些建筑上,就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各种瓷器,一些在我眼里十分珍贵的瓶瓶罐罐和大碗小盏,居然被浆沏或钉在墙壁上、门柱里,而大大小小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各类瓷器,无不向人强悍地表明瓷器在这里的“霸主”地位。也是,在中华文明史上,瓷(陶)文化的确要远远早于茶文化,而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则是在新石器出现以后……
不过当我走到一家地方特产店时,店主却大力向我推荐当地茶,我开玩笑地说,都说你们这里瓷器好,你不推荐瓷器反而推荐茶,是你的茶叶卖不出去么?店主却微笑地对我说,瓷器好大家都知道,茶叶好不是人人都知晓,再说你光买个茶罐茶壶茶盏有啥用?茶器再光鲜,没有好茶盛装冲泡,它们永远只是个摆设,就象是个长得再标致的人,光有好的外表,“肚子”里没有“货”也是枉然!当然,茶叶再好,没有好的茶器,味道也会大打折扣啊!这不,我的茶多半是用瓷罐装的……
言毕,店主以一种奇特的眼光望着我,那情势,好像并不是十分希望我能出手购物,而是十万分希望我能从他的话语中,听懂他向我灌输的一些什么道理。
确实,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场景: 一些非常精致的瓷质茶具上,人物、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尽管让人爱不释手,但其价值仅局限在供人们欣赏和把玩,而一旦与茶饮结合起来,则又是另一种意趣和境界了 !氤氲升腾的茶香中,人们边品茶边欣赏、边欣赏边品茶,瓷器的实用特性与艺术品味,茶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内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由此,一桩桩极其普通的茶事便变得无比恬静、高雅,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我们感觉到,在经过瓷、茶文化熏陶的人们心目中,瓷为茶载、茶为瓷韵,茶瓷相依、相互融汇,同时两者又是比肩齐重,只能互补、不能互替……
于是我们从瓷与茶的关系中,又似乎更进一步地感悟到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富有哲理的生活的意义……
于是在稍微弄懂一些“哲理”后,我便从内心里不再与老朋友“抬杠”,然后高调地向店主买下一罐茶,一时间,我便既有了一茶罐,又有了一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