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亲:海拔1519米高山上,他一守就是44年!
他是“挑山工”,每隔一周,便挑着肉蔬、日用品等行李物品上山;他是“守站人”,从16岁到60岁,44载,坚守在高山之巅的转播站;他是守望者,守望全县群众收听、收视广电节目信号的安全和稳定。
他,就是浙江省景宁融媒体中心敕木山广播电视转播站值机员蓝仁亲。
蓝仁亲用扁担挑起生活物资,徒步1个多小时到敕木山山顶上班。
“守站人”的半生坚守
山路曲曲折折,行李晃晃悠悠。
蓝仁亲的“办公室”,在海拔1519米的敕木山顶。那里除了转播站的房子和转播塔,周围数里没有村落人烟。
转播站,是为了给景宁全县群众转播广播电视节目而设立的信号站。而蓝仁亲的身份,是值机员,工作职责主要是监听、监视信号输入输出情况,并维护好转播设备等。
蓝仁亲的上班路与众不同。从景宁县城住处出发,乘车至敕木山山脚,40分钟;再沿着石阶挑着担子徒步到山顶,1个多小时。
一条扁担,一头是米面肉蔬,另一头是衣物等日用品。一条石阶游步道,他左手拄着登山杖,右手扶着扁担,健步向前。
换个角度看,一条扁担,一头是生活,另一头是沉甸甸的责任。
1980年,敕木山广播电视转播站建站之初,16岁的畲族小伙子蓝仁亲成了第一批“守站人”。
“认真监听、注意天气变化、正确使用设备……”转播站值机房的墙壁上,醒目地贴着一条条值机员的岗位职责。蓝仁亲介绍说,山上气候多变,春天要防雷击,夏天要防台风,秋冬要防雨雪冰冻。“去年入冬以来,敕木山下了几场雪,我得时刻关注恶劣天气特别是积雪、冰冻对设备造成的损害。要是设备天线被冻住,必须把积雪或冰块及时去除。”
1999年9月的一天,转播站遭受雷击。为保护转播设备,蓝仁亲飞快地跑进机房,准备拔下设备的电源插头。可就在他走到转播机旁时,一个闪电瞬间打了下来,变压器炸了,蓝仁亲顿时眼花耳鸣,接着两眼一黑昏倒在地,约半个小时后才清醒过来。后来,他被诊断为耳膜穿孔,听力受到严重影响,至今还时不时会出现耳鸣的症状。惊吓之余,蓝仁亲总结经验教训,经常提醒自己和同事一定要注意安全。
就这样,蓝仁亲4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维护着转播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守站不易,坚守更难。
在不通电话、没有手机的年代,蓝仁亲在山顶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工作条件艰苦可以熬,难熬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蓝仁亲24岁那年有了女儿,想女儿的时候,只能站在山顶向着自家的方向眺望。
“现在,有了手机,在敕木山山顶随时可以和亲人视频或者通话,守站也变得没那么难了。”蓝仁亲说。
回望这44年在高山上的坚守,他说:“这是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家’,守在敕木山山顶,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很自豪。”
“守站人”的小确幸
高山上,四季轮回,风光变换,但寂寞和艰苦常伴。
蓝仁亲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景宁县城还没有修建通往敕木山的公路。为了让全县广播电视用户不间断地接收高质量信号,蓝仁亲等4名职工分成两班次,每半个月轮流上山。每次上山前,蓝仁亲提前备好半个月内要用到的生活物资,吭哧吭哧地挑上山。“要是天气热,肉和蔬菜容易变质,所以我们经常吃咸菜。”
检查转播信号情况。
现在,山上配置了冰箱,“有了冰箱,肉类和蔬菜耐储藏了,基本能做到荤素搭配,感觉很幸福。”他开心地说。
以前,上山的路是泥土路,雨天路滑,蓝仁亲和同事们经常摔倒,从县城住处到转播站,得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他记得,44年,登山杖磨废了6根。
现在,“交通方便多了,人员一周一轮换,而且修了石阶,爬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感觉很幸福。”
建站之初,工作人员得到半山腰挑水喝,或者收集雨水、融化冰雪解决饮水问题。后来,转播站从半山腰拉了一条水管,但到了寒冬腊月,水管经常被冻住,山上断了水,还得去半山腰挑水。
有个严冬,蓝仁亲从山腰挑了一担水,快到达山顶时,因为路面结冰湿滑,他不小心一脚滑倒,水泼了一地,水桶也滚下了山坡。无助和委屈,让这个朴实坚韧的畲家汉子忍不住坐在石阶上嚎啕大哭。
“大概2000年后,转播站盖了新房子,条件好转了不少,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厨房、卫生间,再也不用到半山腰挑水,感觉很幸福。”如今说起这事,蓝仁亲心中无限感慨,感觉既心酸又好笑。
44年来,他见证了广电事业的大阔步前进,见证了转播站的每一个变化:最初,转播站只能转播一个频道节目,现在能转播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近20套广播电视节目;最初只能利用柴油发电机为设备供电,如今转播站通电、通水、通网,增设了新设备、新机房、新步道……说起一系列变化,蓝仁亲满脸笑意。
熬过曾经的艰难困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一个个问题和困难逐步得到了解决,变成了蓝仁亲深有体会的“小确幸”和深藏脑海的珍贵回忆。
“守站人”的新任务
44载,蓝仁亲不仅一路参与、见证了景宁广电事业的发展,也目睹了敕木山的变化。
爬上30米的转播塔检查设备。
敕木山常年云雾缭绕,景色秀丽,为旧时“景宁八景”之一。自从敕木山修建了游步道、观景台等,来游玩的人逐年增多。
由于山顶没有村落和商店,经常有游客登顶后会口渴或饥肠辘辘,想要吃点热乎乎的食物,蓝仁亲得知后,时常主动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服务。不仅如此,他还当起了敕木山的宣传讲解员,敕木山的传说有哪些、哪个季节登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哪个地点哪个角度拍照最好看……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因为热情好客,他交到了许多游客朋友。
蓝仁亲曾经接待了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那位游客是名摄影师,蓝仁亲的热情淳朴感动了他,他直接把一台价值3万元的相机送给了蓝仁亲,希望蓝仁亲多拍些敕木山风景照发给他。在那位摄影师的远程教学和自己反复练习下,蓝仁亲已熟练掌握了常用拍摄技巧,学会了拍摄视频和剪辑短片,他俩也由此变成了好朋友。
从那时到现在,拍摄敕木山风光成了蓝仁亲的习惯和爱好。寻找最佳角度,架设相机,设置延时或按下快门,记录下眼中最美的敕木山。渐渐地,他成了一名铁杆摄影爱好者。
作为景宁融媒体中心的一员,蓝仁亲经常将自己拍摄的美景视频、照片素材发给APP、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使用,或者按照编辑记者的约稿要求进行拍摄,大力宣传景宁的绿水青山和秀美风光。
“我想向全世界展示敕木山的美,宣传景宁特色文化和风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蓝仁亲与时俱进开通了个人抖音号“敕木山顶电视塔维护员”。闲暇之余,他会把拍摄剪辑的敕木山日出、云海、雾凇等视频发布在抖音上,截至目前,他的抖音号已发布作品474个,粉丝数达1.1万人,作品获赞近32万人次。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蓝仁亲将自己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景宁广电事业,获得了最美浙江人、丽水好人、丽水市优秀共产党员、丽水市劳模、最美畲乡人、景宁畲族自治县劳模、浙江好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正如蓝仁亲在他的抖音作品里说:“坚守不是停滞不前,坚守恰是勇攀高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唯其艰苦方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