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坚守人民立场讲好“三农”故事 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光影力量

编辑:海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文艺繁荣有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让我对如何做好文艺工作以及更好地服务人民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最高位,才能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这样创作出的影视作品,不假大空,不落入俗套,不脱离人民的热切期盼,充满力量,拥有向上的蓬勃力。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小时候天还没亮,就下地割麦子,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记忆中,邻里乡亲尊重自然规律,敬重这片土地。春耕秋收,犁地、耙地、播种、锄草……从播种到收割,探寻生命的意义。拥有智慧的辛劳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这片土地上也有太多值得歌颂的人和事,我时常想,这片土地不仅在养育着生命,更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傻根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淳朴善良,心生美好。这样的人纯粹如白纸,不相信“天下有贼”。《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也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小子,在部队完成“从屁孩到孬兵,从孬兵到好兵,从好兵到一个成熟士兵”的转变。到了《人在囧途》里,从小浪迹天涯,用体力挣钱的牛耿,虽然在旅行中闹出不少笑话,但他的善良,内心毫无杂念,仍打动了很多人。《Hello!树先生》中发生在“树”身上的奇幻故事,也是那个年代很多乡村的写照。我看到有人说,看到“树”就会想到自己村的那个人。我演了很多“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坚持,他们的行为表达,是和生长的这片土地息息相关。也正是这片土地,这些人,给了我太多的灵感。我热爱这片土地,我也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这些人。时代变迁,他们有太多故事值得被好好记录。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升乡村发展能力。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身为文艺工作者,我想能为大地之母所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紧跟时代,凝聚更多力量,创作出能反映当下时代,描绘人民生活的优质影视作品,以光影讲好故事。

一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22年,我担任了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形象大使。在农民电影节开幕期间,参加了农业农村部“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 光影方城”公益电影行专场放映,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镇的人民广场上,给大家放映了一部露天电影。当天最强烈的感受是,质朴的乡民对电影有着同样的热爱。这次电影节期间,与很多优秀创作者的交流,更让我感受到,有太多太多热切的目光关注着这片土地。或是正想开发,或是正在进行,或是已经完成,这种带着时代印记的作品,正成为一种温暖的存在,鼓舞着更多影视创作者。这也更激发了我想要创作乡村题材,想要做农民电影传承者和发扬者的决心。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三农”电影有独特的属性和创作价值,但创作不是空想,还是要到一线采风,深入这片田野才能更好地挖掘当下农村的新人新貌。唯有扎根农民、扎根生活,才能感受到这里的风土人情,才能创作出真正属于人民的好电影。

我从小在外闯荡,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回到老家,这里有熟悉的人和景。每当走在乡间小道上,看着田间农作物,听着村民闲聊,浓郁的生活气息就让人觉得很心安。我了解到,“三农”电影虽有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潜力,但是发展不容乐观。农村题材电影正在逐渐萎缩也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探究下去,还是少了能深入其中的潜心创作者。我希望自身能先做到这一点,“三农”题材电影目前也已在开发项目中,希望能讲一个关于这片土壤的好故事,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中。

二是储备力量,合力创作。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优秀的“三农”题材影视作品,能传递出正确的价值导向,重在对乡村人的精神引领,承担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任务。也只有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根基牢固。

“三农”题材的影视作品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视听合一的艺术形式,记录时代变迁下,一代代新农人的故事。影视创作,人是核心。目前来看,能扎根乡间的创作力量还是有些薄弱,特别是编剧团队。我想发挥自己更多的能动性,去号召更多的创作人能加入其中,大家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形成农村影视的“百花齐放”。

三是抓住口碑,做好传播。“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其实是块宝。但宝玉还是需要一个展示平台和一层层传播介质,这样才能让人发现这是“玉”而不是“石”。中国农民电影节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创办于2018年,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同诞生、共同成长,经过连续两年培育,已经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节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品牌。而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农民电影为主题的电影节。今后我还是想尽自己所能,更深入地参与到农民电影节,挖掘更多优秀创作者,与优秀创作团队一起创作“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将中国优秀的农村电影向世界推荐。同时担当起一个传播者的职责,成为一座桥梁,嫁接起三农人和“三农”电影、不同圈层受众和“三农”电影、国外乡村题材和国内乡村题材电影,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一部好的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一部好的电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会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担起身上的职责,做一个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光影艺术讲好“三农”故事,为乡村文化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宝强,系中国著名青年导演、演员)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