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彭武长:捡粪

编辑:海念

捡粪就是把野外的牛羊狗猪鸡鸭鹅等畜禽粪便捡回用于肥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农活。我们祖先自从学会了种庄稼,就开始捡粪肥田。捡粪也就成了农家人必做的一项劳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产队大集体时期,老家种田种地还没有用上化肥,主要是使用农家肥。庄稼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家肥的肥效。“种田不上粪,等于白费劲”,这句农谚道出了庄稼人对粪肥的依赖。

老家的农家肥,主要是人畜粪便、草木灰、山青、绿肥等,其中人畜粪便养分全面,见效最快,肥效最好。人畜粪便包括大粪、牛粪、羊粪、狗粪、鸡粪等,大粪是猪粪尿与人粪尿混合粪便的俗称。那时基本上家家都养猪,猪圈一侧围有人方便的茅厕,猪粪尿与人粪尿在粪坑混合发酵,其肥效是粪中之王,归社员所有,生产队将社员的大部分大粪按其数量折算成工分征用。生产队集体养有二十多头牛,建有牛栏。牛栏除垫些稻草外,还会割芭茅、茅草等垫栏,这些稻草、芭茅、茅草与牛粪尿的混合物,就成为生产队主要的粪肥。羊难守,只个别农户散养。狗家家都养,散放,一家一、二只,个别户有养四、五只的。鸡家家都喂,几只、十几只、二十来只不等,早晚归笼,白天散放。由于缺水,鸭和鹅仅零星养殖。这些家畜家禽粪便就成了庄稼的主要“粮食”。

我上小学时,学校就在山寨根脚,离家较近,学校一般九、十点钟才上课,下午四点多钟放学。那时,大清早或放学后及节假日,我做的较多的活儿是捡粪。

捡粪工具比较简单。爹专门给我制作了一个小背笼,一只小撮箕和用竹片制作的粪夹子。发现畜禽粪便后用粪夹子先将其夹或刨进撮箕里,撮箕里积累了一定的粪便,再倒进背笼,待背笼装满了就背回山寨。

捡粪看似简单,但要捡到更多的粪也不那么容易。因为每天产生的粪就是那么多,当时和我一样大的或比我稍大的孩子都在捡粪。俺娘告诉我,捡粪要勤快赶早。于是,我天刚麻麻亮就出门,太早了看不见,晚了别人捡走了。往往只须在山寨附近道路上将积存一夜的牛屎、狗屎、猪屎、羊屎等搜捡一遍,大约个把钟头,就能捡上一撮箕。捡粪除了早人一步,还要眼疾手快。每到一个地方,要神情专注,把眼前的地方环视一遍,不能有遗漏,看到目标,赶紧或夹或刨,装进撮箕。

捡粪虽是蠢门头,但也要讲究技巧。爹告诉我,不同的粪便要使用不同的捡拾方法。粪硬的,直接用粪夹子夹住放进撮箕;若是新鲜粪便,比较稀稠,则将撮箕口对齐粪堆,左手擎住撮箕提杆,左脚抵住撮箕根部,右手用夹顺势将粪便刮入撮箕内。若遇上羊粪,因粪蛋小,落到地上蓬蓬撒撒一大片,往往需要一粒粒地捡入撮箕内,才会见工。

捡粪对于小孩来说是一种考验。首先考验的是胆量。我记得第一次检粪,天刚蒙蒙亮,我背上粪背笼,提上粪撮箕,拿上粪夹子出门,沿屋坎下的大路搜索,见一坨,捡一坨。当走到一处叫土地堂的地方,树木遮天,阴森森的,突然看见一个黑影晃动,我惊恐万分,疑似见到大人们常说的“鬼”,顿时汗毛竖起,冷汗冒出,全身无力,瘫坐地上。当黑影走近时,见是寨上捡粪的老帕铺(爷爷),我才回过神来。其次,考验的是体力。每次捡满背笼后背上粪,十分沉重。最考验人的还是粪臭和蚊虫。那钻鼻的臭气十分难忍,如果遇上稀稠的狗屎,弯腰用夹子刨进撮箕,其难闻的臭气令人作呕,难怪人们常把最臭的东西,说成“臭得像狗屎一样”。特别是夏天,天热蚊虫多,无论是捡粪或是背粪,蚊虫闻粪而聚,绕身乱飞,挥之不去。若遇蚊虫虰蛟,往往身上奇痒无比,红肿起疱,弄得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也是很痛苦的。

捡粪的过程虽然劳累、艰辛,但也有童年的乐趣。捡粪一般不搞集团“作战”,基本上是单线作业。有时候也邀上一个小伙伴,见粪轮流捡,我捡一坨,他捡一坨,边捡边打闹说笑。收工后若相差较大,捡得多的就给捡得少的匀一点。若是星期天,就会多邀几个伙伴到生产队经常放牛的草山草坡去捡牛屎。虽然路途远,但牛屎较多,大家一路走一路捡。捡累了,大家坐下来下下打三棋,抓抓岩子儿,讲讲寡话,唱唱山歌,吹吹木叶,其乐融融。若是秋天,经常进山采摘八月瓜、板栗、洋桃子(猕猴桃)等野果,品尝品尝山珍的美味。那个背笼未捡满,大家会一起帮他捡,直到各人背笼都捡满了背回山寨,要么交给生产队换工分,要么倒入自家的粪堆里用于自留地上粪,常常受到家长的称赞。

新鲜的粪便是不能直接使用的。爹告诉我,粪肥必须经过堆沤发酵才不会烧根,肥效也才好。发酵很简单,将粪便掺入适当秸秆、谷壳、木屑等,加适量的水,堆成宽、高一米左右的梯形堆,然后用草覆盖,待肥料转为深褐色,质地松软,臭味消失,手触无灼烧感,发酵就基本完成。

发酵后的肥料既可用于水田也可用于旱地,既能作基肥,也能用于追肥。我家积攒的粪肥用得最多的是种植蔬菜、花生和草烟。

不同的粪肥其把效是不一样的。爹告诉我,粪不同,用法不同。猪、狗、鸡等以吃粮食为主,粪便肥力大。而牛、羊等吃草的粪便肥力有限,使用要因粪制宜。猪粪易腐熟、性温,肥效持久,是给各种庄稼做追肥的好肥料,生产队常用它同草木灰拌和给禾苗做追肥,老家一带称之为“插灰”,家里常用于给蔬菜做追肥。牛、羊粪,腐熟慢,肥效迟缓,一般用于做底肥(基肥),生产队常将其用作水稻的底肥。牛粪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是用于下红苕(红薯)种作底肥,既可发酵发热提高地温,又能增加肥力,促进早出苗、出壮苗,提早红苕栽插季节,增加红苕产量。鸡粪,热性,肥效高,需要充分发酵才能使用,家里常用于栽草烟作底肥使用,这样种出的烟,叶片大而厚,油分足,晒出来的烟亮色,抽起来香味浓。

我捡粪的经历持续到小学毕业。上初中后因公社中学离家较远在校寄宿,加上当时每周只放周六半天、周日一天假,所以也就没有时间捡粪了。但那几年的捡粪经历,成了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它让我从小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技能;让我知道了“没有大粪臭,哪有瓜果香”的道理;让我体会到了庄稼人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我懂得了粮食的珍贵,劳动的光荣。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以其肥效快、简便省力,粮食产量高替代了农家肥,家乡传统的捡粪等积肥方式基本消失不见了,但捡粪这一蕴含着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和美德应该不能忘记。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