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彭武长:踩高跷

编辑:海念

我老家一带将高跷称为高脚,踩高跷自然就叫踩高脚。这样叫可能是因为更形象、更直白、更乡土的缘故吧。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据文献资料显示,踩高跷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关于其起源,多数学者认为与劳动生产、原始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及至后来,高跷逐渐以健身和表演功能为主。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相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地域不同,高跷及其玩法也不一样,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色彩。

踩高脚是乡村孩童的一大娱乐项目。在我童年记忆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高脚,小孩们都学踩高脚、会踩高脚,以踩高脚为乐。老家的高脚同常见的高跷不同,不是套绑在脚上表演的那种,而是用手握柄的类型,以双手带动双脚踩踏前行或倒行。至于用途,主要不是为了表演,而是用于步行娱乐。在那物资匮乏、文化娱乐活动单调的年代,踩高脚伴随我和我的伙伴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高脚制作比较简单。一副高脚,主要由两根高脚棒、两个脚踏板、两颗底钉组成。高脚棒应选用树干挺直、材质密度适当、重量较轻、耐腐蚀、不易开裂的树木,粗细以自己能握住为宜。长度根据自己身高而定,一般与身体等高。高脚棒上端削成圆锥形,下端嵌入一颗铁钉,以防行走时打滑,末端锯齐。脚踏板的高度因身高、用途而定。初学者脚踏板应矮些,太高不好控制身体平衡。走平路,脚踏板可矮些;上下坡,脚踏板要高些。小孩用的高脚脚踏板应矮些,大人用的则要高些,一般以自己伸脚能轻松踏上为好。脚踏板一般由硬质杂木制作,粗细如手腕,五六寸长,从中破成两瓣,将边削平。脚踏板高度定好后,在高脚棒上做好记号,将高脚棒对称的两边各锯半寸左右深,并用刀往上削成三四寸长的斜面,便于捆绑脚踏板。再将对开的脚踏板的四分之一处与高脚棒的锯削面夹住,前端稍上翘,用麻绳捆紧绑牢。

踩高脚看起来容易,但要做到稳而不倒、行走利索,还是有一定难度。寨上小孩学踩高脚,一般都有大人指导,我也不例外。刚开始学时,爹双手搀扶着我,指导我双手攥紧高脚棒,先用一只脚踩在一个脚踏板上,另一只脚飞快地踩上另一个脚踏板,双手迅速向上向前发力带动高脚前行。也尝试过双脚同时跳上脚踏板,适度调节迈步幅度和抬脚高度,一步一步地移动高脚。爹一旦放手,我就会从脚踏板上掉下地。爹告诉我:“学踩高脚,就要敢于摔跤,要善于自己琢磨体会,跤摔多了,就会踩了,不放弃就能成功。”我没有打退堂鼓,踏上去,掉下来,再踏上去,再掉下来,反反复复,慢慢找到了平衡感,终于可以单独踩高脚走了。此后,我有空就练,从简单到复杂,从独自练习到与伙伴们一起练,从快走到慢跑,从走平路到走上下坡路,再到走上下阶梯。经过一个多月练习,我对踩高脚的动作要领基本掌握了,即握棒要紧,站立要正,控制节奏,迈步要稳,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也有了显著提高,使用高脚也比较自如了。

爹看我能踩高脚了,就专门给我制作了一副小高脚。这是我快上小学时拥有的第一副高脚。高脚用杉木作高脚棒,棒长三尺多,檀木作脚踏板,离地五六寸,小巧灵便,适合初学者使用。

学会了踩高脚,就会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踩高脚。

“踩高脚,真奇妙,

左脚抬,右脚跳。

登高望远看世界,

自由自在乐逍遥……”

大家一边踩着高脚,一边唱着儿歌,其乐融融,不知疲倦。放学后或星期天,一有空闲时间大家就会在学校操场、生产队晒谷坪或自家禾场上踩高脚。最常见的游戏是踩高脚赛跑,大家并排站在起跑线上,听到“预备——跑”,便迅速出发,拼命朝前跑去,先到达终点者为冠军。这种游戏也可单挑。跨越障碍比赛则是在跑道上放一张或几张长板凳,双方踩着高脚跨越板凳,谁先跑到终点为胜利者。最刺激的游戏是高脚碰架,双方踩着高脚,瞅准时机碰撞对手,脚不落地者为赢,站立不稳落下地的为输。这种比赛经常在团队间开展,各方出三至五人,相互碰撞,最后看哪队还有未落地者,则为胜。最惊险的游戏是“扫脚”比赛,一方单脚立定,另一只脚朝对方横扫过去,谁在啪的一声中巍然屹立的为赢,被扫下高脚的则为输,这种游戏败者往往容易摔跟头而受伤。除玩竞技游戏外,有时也玩表演游戏,大伙围成一圈,看高手表演绝技,如踩高脚跳行、地上捡手绢、跳高坎、跳越八仙桌、翻跟头等,时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声。

高脚既是娱乐的道具,也是我们出行的工具。小时候,老家百姓很穷,雨雪天大都没有胶鞋或雨靴穿。我去学校上学一般都穿俺娘手工制作的布鞋,冬天遇雨雪天,道路泥泞,我和小伙伴们就把书包往肩上挎,踩着高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去上学。技术好的一路上脚是不会落地的,技术差的稍不留神就会摔跤,反而把鞋弄湿弄脏,往往会受到同伴们的嘲笑。反正学校离寨不远,路况也比较熟悉,大伙结伴踩着高脚上学,成了大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雨雪天,除代步上学外,有时爹娘做事抽不开身,要我跑腿去代销店买点针头线脑、火柴,称斤食盐,打瓶煤油等物品,我都是踩着高脚来回,省时、省力。

踩高脚最热闹的场合莫过于参加每年的拜年活动。老家对拜年看得很重,春节后到元宵节前,专门有舞龙灯的队伍走村串寨,一家一家上门拜年,祝福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美满、幸福吉祥!舞龙队进寨后,我们小伙伴们就会踩着高脚,跟在龙灯队后面凑热闹。在老家,踩高脚拜年的寓意很好,预示着主人“步步高升”“高瞻远瞩”“生活向上”,特能赢得主人开心,主人会将家中珍藏的板栗、花生、糖果等拿出来让大家品尝。

童年时代踩高脚虽然有些单调和无奈,但带给我许多开心快乐。更重要的是,我从中强壮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明白了坚持不放弃才能成功的道理。一晃,我离开老家已四十多年,再也没有踩过高脚了,老家的这项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娱乐活动也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了记忆。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对高跷文化传承十分重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高脚(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高脚(跷)竞速首次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正式成为各族人民同台竞技、交往交流的新平台。今年九月下旬,我州将举办全国高脚(跷)对抗赛。2027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我州和张家界市举行,其中也有高脚(跷)竞速项目。愿高脚(跷)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俗文化被更多人认知、接受和喜爱,发扬光大。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