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凌之:春夏秋冬的人生
春夏秋冬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长短和顺序是随地理方位和太阳的照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自然的四季,人类与之相处的态度就是积极顺应。若顺其时序,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若逆其脉络,则会夏有酷暑冬有寒。

而人的一生也有四季,但它并不是自然那般由天而定。这四季的成色,是热烈还是寡淡,是丰盈还是空寂,全凭自己掌舵。舵掌得稳,哪怕风雨满途,每一季都能走出风景;舵把得偏,即便坦途在前,也容易留下满心的遗憾。
人生的“春”季,大抵对应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这个季节,童年很天真、少年很雀跃、青年很勃发,就像田埂上的草、枝头上的芽、天空中翻飞的燕,带着不管不顾的鲜活劲。但只要着眼于“长”,就是硬道理。一要长体魄,长得跑跳有力,长得筋骨结实,长得能抗风雨和压力;二要长本事,把课本里的知识嚼透,把必备的工具弄懂,把手上的技能磨熟;三要长脑子,学会把问号变句号,把懵懂变清白,把犹豫变行动。为了“长”,就不怕摔跤,因为只有摔一跤才会知道路不平;就不怕犯错,因为只有错一次才会明白哪步走歪了。每一次磕碰,都是给成长攒的“营养包”;每一回尝试,都是为未来打的“地基桩”。把春天过扎实了,就像庄稼扎稳了根,往后不管遇到什么风和雨,心里都有硬扎的底。
人生的“夏”季,大抵对应于人的壮年和中年。这个季节,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挑着事业的担子跑的境地,天天都要面对工作与家庭的必答题去应对。所遇见的不是人际的复杂,就是事情的琐碎与繁杂,或是任务的艰巨,或是困难的恼人,或是各种不测的常有,就像夏天的气候那样,不是太阳的炽烈,就是高温的考验,或是雷电的轰鸣,或是狂风的大作,或是暴雨的降临,或是虫鸣的鼓噪,但它能带来彩虹,也能催促作物的狂长,能促使绿植的茂盛,正如我们的付出能不断地变现,我们的事业能在磨砺中得到成就,我们的心性能在磨合中得到成熟而老练。在这个季节,我们挺过了,不仅在外面的驰骋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且家也被我们经营得热气腾腾。关键是,要不害怕、不逃避、不抱怨、不纠结、不焦虑,迎着困难上,认真过,过认真,聚焦好重点,破除好瓶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拒绝“虚假努力”,以价值深耕为核心,让所经历的事都经得起端详和考量。
人生的“秋”季,大抵对应人的中老年。在这个季节,大部分人已享受起退休的生活,收获的是事业的有成和家庭的和美,仿佛处处散发着满意、满足、温馨、清甜、从容和安稳。不再赶早高峰,不再开没完没了的会,不再是天天面对必答题,不再被“必须完美”捆着,而是依心而动、依趣而行、依力而做,去作各种各样的选择,该放下的放下,该释然的释然。在情之所至处,健健身,散散步,旅旅游,会会老友,喝喝茶,聊聊天,带带孙,还可整理整理过去的老照片,记一记人生的点滴感悟。总的一条,不用急,不用赶,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为要,以愉悦为追求,以爱好为取向,以力之所至为原则,以价值的放大为补充,并做好抵御“寒冬”到来的准备。
人生的“冬”季,大抵上应对的是人生的暮年。这个季节,人生步入了必然的“寒冬”,体能出现下降,机能出现萎缩,记忆出现衰退,力量在减弱,精力在变差,行动不如从前那么自如,甚至还有各种老年病的滋生,需要治疗和护理,生活也不一定能自理。不管是承认还是不承认,人已进入了老之所至。这个季节里,正确的活法,就是“认”——认老,但不服老;认身体的变化,但不丢心里的热乎。能自己吃饭,就慢慢吃;能晒晒太阳,就多晒会儿;少给儿女添麻烦,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衬。要是还有力气,就跟孙辈讲讲家里的老故事,把好家风传下去——这不是“没用了”,而是把自己的价值,换了种方式来延续。这样的冬天,哪怕有寒意,也寒得纯粹;哪怕日子慢,也慢得温暖。
人生的四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没人能跳过,也没人能躲过。重要的不是每一季都轰轰烈烈,而是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早收也好,晚结果也罢;辉煌也好,平常也罢,只要全力以赴了,只要尽心体验了,就是无憾的人生,就是自己生命的“赢家”。这样的人生,值得被点赞,更值得被尊重。
人生的春夏秋冬很现实,很无奈,也很值得玩味,但只要认真去应对和驾驭,便都是人间的好时节。愿我们都拥有不悔的人生。( 文:肖凌之;摄影:肖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