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文化:对于社会和家庭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图源网络)
学者齐聚 共议传统
4月10日,以“家训·家规·家教”为主题的 “2017中国·广川董子文化研讨会”的河北省衡水景县闭幕。作为研究董子文化精髓、弘扬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理念、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又一次重要研究和探索,从景县走出来的将军、儒学研究爱好者马誉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桂钿等国内知名董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董杨宗亲代表近300人齐聚景县参加了董子文化研讨会。
作为肇始于2014年的文化盛会,本届研讨会依旧为期两天,分为9日的董子石像揭像、董子公祭典礼、拜谒董子墓并植纪念树、参观县国学教育基地景泓苑生态园、召开全球董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会议,10日的中国·广川董子文化研讨会两大部分。研讨会上,旅日华侨、知名画家乔丙俊将特意创作的“董子画像”赠予了景县。随后,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董杨宗亲结合各自研究成果和生活体会,阐述了董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当今社会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公祭大典现场(图源网络)
董子思想 利今益后
董仲舒(公元前191年-前104年),又称董子,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家创始人,专治《春秋公羊传》。董仲舒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被称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总设计师”。董仲舒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大一统”思想的哲学家,其论述促成了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文化断代的文明古国。正如周桂钿在研讨会上所评,董仲舒文化值得学习和推广,当年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一直延用至今,对于一个社会和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共收集到了与主题相关的论述文章30多篇。今年,景县还将启动董文化学堂、董子文化广场、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董仲舒》等围绕传承董子文化项目的建设,切实发挥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的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总之,本届研讨会不仅进一步叫响了景县董子故里的文化品牌,以实行动作助推了“经济强县、文化景州”建设,更弘扬了董学传统文化,把董子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当中,助推了全社会好学风、好民风、好家风的良好形成。正如与会专家所言,董子文化的传承必将为我国当代及后世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研讨会现场(图源网络)
春秋繁露 博大精深
董子思想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包含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当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此次董子文化研讨会借助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学识和经验,高起点、董杨童宗亲的智慧、深层次地挖掘了董子文化内涵,彰显了董子文化底蕴,探寻出了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把董子故里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走出了一条弘扬董子文化的新路子。
董仲舒少时读书,曾三年不到屋外的园子游玩观景,被后世传为“三不窥园”佳话,与孔子的“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可谓一脉相承。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正是来源于家训的引导、家规的约束、家教的熏陶。“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讲“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指出孝悌之道是人们所生之天,引导人们要持孝悌之道,这又是“家训、家规、家教”中的重要组成。家庭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家庭,“家训、家规、家教”的家风建设是社会风气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仲舒提出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目的在于规范社会行为,这在家风建设中也颇有借鉴意义。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董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相信,他不但能在其故里开出助益社会发展进步的绚丽之花,更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结出丰硕之果!
董子石像揭像(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