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开一个月的梅花,被他留在了四季
梅花,寒冬腊月开放
花期只有30天
三月,万物复苏,它却开始凋零
有一个男人,把它制成了香
芬芳了四季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浙江 杭州
滨江白马湖旁的一幢民居小院,淡淡的香气时刻环绕着。
走进里面,竹匾有序的摆放在整洁的地面,似乎连院内的植物都散出香气来。
这是一个天然香品工作室,它有一个舒适的名字:「三宜轩」。
他的主人叫昌殊,一位职业制香师。
他学过美术,做过漆画、设计...可十多年前,他选择了如今这个身份,只因他从家中长辈处得来的两本《群芳清玩》。
由于对其中关于传统香的描写十分好奇,他开始参照古代香方制作和香,成为了一名制香师。
这个略显儒雅,有些女性化的职业,却处处露出“匠心”的执着与精耕,也因此变得有些男人味儿。
“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做到专业、敬业、守业,这就是道。”
在手艺人的眼里,这个“道”有另一个名字:
“匠心”
他所制的叫和香,但远不是字面上所理解的,把所有香料的混合那么简单。
制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识与能力,最重要的便是香药(香料的辨识)、香方(配方)、合和(工艺)。
每一个要素,都需要他自己不断的尝试。
昌殊说刚开始研究传统天然香品的时候算是行业复兴,可以说是一师难求。
很多时候,制香的工艺和流程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尝试,然后梳理总结。
经过反复的实验对比,这才有了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形态不同、香味各异的和香。
匠人有的时候就是追求极致的疯子。
再来一次,再做一些修改、调整,就又可以更好一些。
这也让自己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理由。
和香的制作过程大致相同,需经过拟方、备料、炮制、研磨、合和、成型、窖藏等数道工序。
也恰是因为工序繁琐,时间与耐心便成了考验制香师的另一个难题。
如这个梅花香的制作,昌殊就曾耗费了一年的时间。
和香是用时间酿成的艺术。和美酒一样,和香的窖藏过程,时候的把握很重要。
时间会打磨掉各种香药的木性、躁性,相互之间进一步融合渗透,气味更加圆融醇厚。
很多东西只有经历时间的沉淀才会显现出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所谓“历久弥新”就是这个意思。
昌殊说他最希望未来传统香文化能够全面复兴。
真香之中既有创作型的文人香品,又有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香,香可以是文艺的,也必然是生活的,这其中的“恭敬心”也必不可少。
很多时候匠人的追求并非特立独行,而是真正融入生活,匠心的光芒藏在每个生活的细节之中。
曾经有香友单单品鉴昌殊制作的香,就猜出制香师:
“生在江南,中年男性
有种着植物的院子,整洁的房间”
这个品评,与昌殊本人无异。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所带的香味,会与制香师的气质融为一体。
制香,也是“治”香。
香以养性,颐和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