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胡同文化的“歪果仁”

编辑:梓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军大衣、二八、三轮车、串胡同……这些最接北京地气的名词,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日常。在北京方家胡同里,住着一位“酋长”,他就是Benjamin Heisler,有一个很喜庆的中文名,叫“李喜宝”。13年前,酋长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放弃高薪的美国商界“白骨精”的工作,毅然决然的来到北京生活。吃包子喝豆汁,和大妈聊天,跟大爷下象棋,街坊邻里亲如一家,在酋长看来,胡同就是最真实生活。

微信图片_20180427102318.png

酋长喜欢收老件儿,别人不要的垃圾废品,可能就是酋长的收藏,五六十年代的旧杂志,有年头的玩具等,在酋长家里和工作室,随处可见。当然酋长不仅仅是收藏这些老物件儿,一个旧暖壶,一个破抽屉,可能会变成是创意灯、画框。破旧的衣服、三轮车,酋长会赋予他们新的生命,让他们在艺术性和务实性上达到统一。酋长的理念是“改造一切旧物,让它属于你”。胡同的生活并没有让酋长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因为生活就是艺术。

微信图片_20180427102517.png

说到北京文化,许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是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和北京烤鸭等等。但若是提到北京胡同文化,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一头雾水,胡同文化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北京胡同文化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扑朔迷离,每一个胡同都各有讲究。

微信图片_20180427102656.png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可以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邻里关系。

u=1768700244,2278166006&fm=27&gp=0.jpg

一:基本来源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timg (3).jpg二:存在意义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timg (4).jpg三:胡同样例
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 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看了这么多对胡同的基本介绍,是否提起了你对胡同的兴趣呢?儒鸿书院公益讲座——北京胡同文化,将带你细细诉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彩往昔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