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28】李娟:风雨走读路 见证了她孝母年华
人物素描:
李娟,女,1997年出生在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傂祁村。7岁时父亲因病突然离世,母亲双腿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当时年幼的李娟姐妹两肩上,在村委、村民及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关心帮助下,懂事的李娟为了支持学习成绩好的姐姐安心学习,一边坚持读书,一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承担起照顾母亲和所有家务的重担。多年来,李娟生活得非常艰辛、忙碌,让人心疼又令人佩服,她的拳拳孝心,她的坚韧、自强、乐观……赢得了老师、同学和邻居以及资助者的高度赞赏。
七岁当家 照顾妈妈
李娟出生的虒祁村有一座因春秋时期晋平公所建“虒祁宫”,村子也因此得名。李娟的妈妈丁冬红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从小双腿残疾严重,无劳动能力。为了维持一家生计,爸爸李小五整天起早摸黑地忙碌。在李娟2岁那年,李小五外出做工时发生意外、被机械挤坏左臂,家里拿不出钱做更好的治疗,只好切除左臂。李娟7岁那年,李小五在修建家里门楼时查出肺癌晚期,撒手人寰。爸爸走了,本该倍受父母呵护的李娟早早地告别童年的甜蜜,用一双稚嫩的小手开始学做家务、照顾妈妈。那些年,平时家里不买肉,每年开春,李娟会听妈妈的话买几只小鸡喂养,平常可以下蛋吃,等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抓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炖着吃,算是最好的生活改善了。
要强的她 误遭“惩罚”
李娟很勤快,也很要强,像换灯泡、接电线等原来非得求人的活,慢慢不再麻烦别人,都是自己来。她说,总打扰别人也不是个事,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刚学做饭时,水倒多了,米下少了,菜炒生了,饭糊锅了,那都是常有的事。记得一次烧菜时,因菜、料没有提前准备充分,结果手脚稍慢一点,油烧着了,慌乱之下没了主意,自己吓得只知道哇哇乱哭,还是妈妈有经验,叫她把旁边的锅盖扣上去,这才压灭了火苗。虽然当时因为处理得当,避免了一场火灾,但却让她受了一次严厉的“惩罚”,那烧糊了的、油腻腻的油锅,叫她洗了好久才清洗干净。
走读上学 惦念妈妈
小学毕业后,他要去离村5里多的乡中学读初中。但她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住校学习,而是坚持选择走读。她知道,妈妈的一天不能没有她。寻时,她很忙碌,每天都像行军打仗一样,紧张而有序。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生火烧好早饭后,帮妈妈起床、梳理,打发妈妈吃罢早饭,还得为妈妈备好午饭,然后再匆忙往学校赶。7点20分到学校上早读,中午在学校吃午饭、补习功课。下午上完第三节课后已快6点,急匆匆回家,料理家务,完成作业。有一年冻得厉害,李娟两个脸蛋都冻得黑紫,甚至溃烂流脓,就那样硬是挨了一冬。即便如此,李娟也从未落下一天学,不愿缺一堂课。
独立自强 品学俱佳
李娟热爱学习、独立自强的精神,给她初中班主任卫俊崇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卫老师说,作为学校唯一的走读生,李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学校除了照顾她不用上早操和晚自习避免危险外,其它一律服从校规,三年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上游水平。那三年,在学校吃中午饭时她从没有用过快餐缸,她说买着又很贵,也没必要。食堂饭菜也很丰富,但也没有想过吃什么别的,自己午饭特别简单,就是五角钱的一个饼子,偶尔的“奢侈”就是饼子夹菜,用家里带的罐头瓶倒水喝,一周的伙食仅有10来块钱。李娟说,有时候会莫名地对同学打一缸面条心生羡慕,感到很可笑。因为这几年绿豆太贵买不起,李娟和妈妈这些年从来没有喝过绿豆米汤。李娟的衣服也总是“老三件”:上身校服,下装牛仔,脚上是泛了白的鞋子。“只要干净利落就挺好。”
日复一日 为母捶打
李娟一天的生活除了简单还是简单,但有一件事简单却不能忽略。由于缺少活动,妈妈腿脚会经常抽筋,所以为了减少妈妈痛苦,她每天都要给妈妈进行按摩捶打。晚上,功课之余,就帮妈妈活动筋骨。由于行动不便,母亲丁冬红每天起居是较难的一件事,铺床、入睡,起夜、翻身,起床、梳理等这些事,李娟都要细心服侍。有时候一晚上会起夜十多次,李娟每次都要起来帮助妈妈翻身、解手、再睡下,刚躺下,又要起,一晚上反反复复,根本睡不好。
回报社会 就业养家
初中毕业后,李娟一方面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也为了学一门技术,能早点就业养家,她选择了职业中专就读。为了方便李娟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妈妈,好心人资助李娟一家在城乡接壤处南西庄社区租住下来。但职中管理严格,不允许学生跑校,李娟就多次与学校沟通,说明自己家庭情况,才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跟初中相比虽然都是走读,但职中不同的是:不但中午要回家,而且晚上还要上晚自习。相比之下,上职中要多跑一个来回,职中离租住处有七、八里地,这么远的路李娟每天都要跑四遍。目前,李娟已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谈到未来,李娟说:“很多人帮助过我们,我只希望找到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照顾好妈妈,然后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