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34】张丽辉:加油!爸爸,我要为你撑起家
人物素描:
张丽辉,女,汉族,2000年生于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安化乡柑园村,父亲张玉祥在一场矿难中瘫痪,母亲继而离家出走。不到六岁时,张丽辉便开始和姐姐一起挑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后来姐姐外出打工,丽辉便一直独自照顾父亲。日复一日,小丽辉奔跑在课堂和瘫痪父亲病床之间,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荣登“中国美德少年榜”,被评为“四川省孝心美德少年”。“营山县首届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
张丽辉出生于营山县安化乡柑园村,原本她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和姐姐。爸爸在山西省一煤矿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两个女儿,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还算和美。然而,在她出生还不到一年的2001年,张丽辉的父亲张玉祥在煤矿作业时,不幸遭遇煤矿塌方,脊椎被压断,全身三分之二瘫痪,从此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被年长8岁的姐姐拉扯大
煤矿受伤后,被医院确诊为终身瘫痪的张玉祥,由于生活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面对生活的困境,母亲无法承受这突然的变故,于2001年5月离家出走,抛下了尚且年幼的两个孩子和瘫痪在床的丈夫,至今音讯全无。就这样,父亲瘫痪,母亲出走,张丽辉只能由长她8岁的姐姐张凌飞一手拉扯大。在张丽辉的印象中,没有妈妈的任何记忆。她的童年没有嬉戏玩乐,也没有娇惯和宠爱,有的只是为照顾好父亲而艰辛的生活。
9岁的她没有向困难屈服
2009年,为了维持生计,姐姐张凌飞被迫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到外地打工挣钱,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了张丽辉身上。当时年仅9岁的她并没有向困难屈服,毅然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买菜、做饭、为父亲擦洗身子,换洗衣裤……姐姐外出务工后, 张丽辉将父亲照顾得妥妥当当。父亲瘫痪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张丽辉独自照顾父亲也已近十年。日复一日地辛苦并没有让张丽辉不耐烦,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孝顺。尽管张玉祥大小便都在床上,但并没有发现难闻的臭味,张丽辉总会及时地把父亲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一刻懈怠过。张丽辉说:“爸爸给了我生命,照顾他是我的责任。”
每天都是5点多就起床
上学后,为了方便张丽辉上学和照顾父亲,安化乡党委政府安排他们住在了离学校50米远的敬老院。一间20平米小屋就是张丽辉的家。小屋被一张破旧油布隔成两间,张丽辉睡里间,父亲睡外面。破旧的被褥,烧柴的小灶,好心人送的书桌、旧电视、旧电扇、旧电饭锅,外加一个煤气单灶,就是一家人全部的家当。虽然家离学校很近,但张丽辉每天都是5点多就起床。因为她不仅要做完煮饭、扫地等家务活,还要帮父亲翻身、擦洗身子、换湿尿布。一切安排妥当,她才赶到学校上课。上学前,张丽辉就把电饭锅搬到父亲床边,把水和米放在锅里,快放学时,父亲就会把电插上,张丽辉回家炒点菜就吃饭。
父女俩几乎没钱买菜
姐姐张凌飞因为学历不高,在外打工也赚不了几个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张丽辉和父亲张玉祥只能靠着每个月350元的“五保费”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张丽辉家没有安装自来水,力气单薄的她只能用小水壶到隔壁邻居家去提水。如果遇到停水,就得到山下井里去提,每次光提水就得花近1个小时。每到周末,张丽辉还要上山捡柴以备家用。很多时候父女俩几乎没钱买菜,全靠好心的乡邻们资助来维持生活;如果哪一天吃上点肉,那就算是奢侈了。
我的理想并不遥远
“如果考上高中,我要带着爸爸一起去读书” 或许是因为生活太过艰辛,张丽辉很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学习也分外刻苦。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张丽辉还不放过任何一点空闲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下课时,她总是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做题。从小学一年级起,她的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肖辉是张丽辉的班主任老师,他说:“张丽辉学习很认真,成绩很好,每次考试班上几乎都能排到班级的前五名。”在班里的心愿墙上,贴着张丽辉的心愿:“我的理想并不遥远,只是想考起好的高中。”张丽辉说:“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朝这个目标去奋斗,将来要撑起这个家,给家人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