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45】蒋美玲:相依为命 闻者无不动容
人物素描:
蒋美玲,女,2009年出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镇上宅洞村。2011年,她的母亲因突发心脏病离世;2014年,她的父亲蒋登才因骑摩托车前轮爆胎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虽然命捡了回来,但只能瘫痪在床。她不离不弃,从五岁起就开始悉心照顾父亲,用担当、孝心和双手给一个残缺的家撑起了一片天。
我照顾您一辈子
蒋美玲两岁时,妈妈因心脏病去世,蒋美玲和父亲蒋登才相依为命,她在父亲无微不至地爱护下,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2014年9月28日,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残缺的家庭。这天早上6点钟,父亲骑车到田里撒除草剂,在路上连人带车栽进了路边的稻田里。幸好路人拨打了“110”,将不省人事的父亲送进医院才捡回了一条命。随后,父亲被医院确诊为颈椎骨折。父亲虽然命捡了回来,但只能瘫痪在床。面对昂贵的医药费和身体的重伤,蒋登才住院期间曾绝过食;他怕治不好人财两空,一走算了,以免拖累家人。为了让父亲重拾生活信心,当时她说:“爸爸,你要吃东西,身体才好得快,我会照顾您一辈子的。”
病友都被感动了
父亲刚住院时,虽有亲戚帮忙照顾,但他们事情多,常常照顾不过来,所以照顾父亲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蒋美玲小小的肩膀上。在医院,蒋美玲认真地看着护士每次帮父亲揉腿、按摩,跟着比划,默默地记在心里。护士走了,蒋美玲就自己帮父亲揉腿、按摩。蒋美玲还学着伯伯、姑姑的样子帮父亲接大小便。小小年纪的她哪里有力气做这样的事,接小便还好,接大便时,因为力气小,根本扶不起父亲。她只能咬着牙,憋着气,一点一点来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都叫她“小护士”,每每提及无不啧啧称赞。同一病房的病友家属被蒋美玲感动了,每次都想帮助她,但是倔强的蒋美玲非要自己去做。
父亲恢复了自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终于睁开眼睛了,但却仍然不能动弹。父亲因颈椎骨折导致四肢不同程度瘫痪,胃管拔掉后需要人喂食,这个任务常常又落在蒋美玲的身上。蒋美玲每天都从医院食堂打来稀饭,用调羹一勺一勺舀起喂给父亲;剥了香蕉,也用调羹一点一点地刮着喂给父亲;洗了葡萄,她会一颗颗全部喂给父亲,自己却舍不得吃一颗。在小美玲的精心照料5个月后,父亲蒋登才慢慢能下地走动了;如今,蒋登才穿衣、煮菜等简单生活能自理,还能慢慢走路。父亲常常觉得,女儿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处处照顾他,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对父亲不弃不离
蒋登才刚出院时,蒋美玲的姑姑隔三差五到家里给父女俩煮饭,但她有时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出现煮一顿,吃两天。蒋登才的哥哥看着小侄女可怜,以不会煮饭为由要把蒋美玲接到家里减轻蒋登才的负担,但蒋美玲不管伯伯怎么劝说都不肯离开爸爸,她坚持说,爸爸动不得,他离不开我,我哪里都不去,我要留在家里照顾他,我不会煮饭,就让爸爸教我煮。三年来,蒋美玲照顾父亲的一日三餐已经成了习惯。她不仅学会了煮饭,还学会了煮小菜,煮豆腐,炒猪肉,最拿手的是煎蛋。为了让父亲轻松入睡,身体恢复快些,蒋美玲坚持每天为爸爸擦澡、按摩。父亲心疼女儿,为了减少她的负担,想间隔一两天才擦一次澡,可蒋美玲不让,还说对身体不好。
我能照顾好自己
父亲出院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干不了家务活,甚至穿衣、脱衣都要靠女儿。蒋美玲还在上幼儿园时,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帮父亲穿衣起床,打水刷牙洗脸,然后将头天晚上的剩菜剩饭热好,和父亲吃了早饭后再自个儿去上学。幼儿园距离家里不算太远,可是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一公里多的路程也的确不算很近。幼儿园的老师要接送蒋美玲回家,她会说,不用了,我能照顾好自己,我还要到市场上买豆腐呢。蒋美玲喜欢吃白白嫩嫩的水豆腐炒猪肉。父亲每天给她一元零花钱,她舍不得花掉。她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经常顺路到镇上的农贸市场买两块豆腐回家。
感动得老泪纵横
2015年下学期,蒋美玲到桥头铺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学校每天都给学生分发一瓶伊利牛奶,一个鸡蛋或一个面包。虽然学校多次强调东西不能带出教室,蒋美玲还是常常把省下的牛奶带回家里给父亲吃。蒋美玲心疼父亲,父亲更心疼女儿。父亲为了女儿,努力锻炼身体,慢慢地把家务做了。可是父亲从来没有想到过,蒋美玲为了这个家,舍不得花掉父亲给她的零花钱。自从父亲住院以来,蒋美玲在衣柜的小包里藏了一大叠面额1元的、5角的人民币。她从来没有告诉父亲,但是当父亲没有钱时,她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给父亲救急。父亲望着那一张张折叠得有些凌乱的人民币,感动得老泪纵横。(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