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46】张明:一言一行 尽显孝道德风
人物素描:
张明,男,2005年出生,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朱村人。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煤矿塌方,致使下肢瘫痪,大小便无知觉,为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了他和刚出生的弟弟;7岁的时候,他的爷爷患脑瘤去世,股骨骨折的奶奶靠双拐支撑着挪动身躯维持一家人生计。面对家庭接连发生的不幸遭遇,张明越发坚强和懂事,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
稚嫩肩膀 独自扛起风雨飘摇的的家
张明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爸爸身体强壮,勤劳乐观,妈妈虽然智力反应有些迟钝,但是也能把自己和弟弟照顾得温暖周到,爷爷奶奶虽然年近七旬,但是仍然忙里忙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幸是2008年5月父亲在一次矿难中丧失了劳动能力,瘫痪在床,爷爷奶奶也被这突然变故,打击的病倒在床,更为要命的是,一家人还没有从痛苦中反应过来,第二年春天,张福虎的妻子又悄悄地出走了,留下了3岁半的张明和1岁半的弟弟。这一切变故让张明成熟的比其他孩子要早,从那时起,张明就用稚嫩的肩膀独自扛起了风雨飘摇的的家。
爷爷离世 奶奶看着小张明老泪纵横
2012年,张明的爷爷患了脑瘤,由于家里实在无钱,只好贷款给老人治病。花光了家里能凑到的所有钱财之后,老人还是离世了。爷爷离世后没几天,奶奶又摔断了大腿骨,由于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再也站立不起来,只能靠双拐支撑着挪动。这一年,张明还不到8岁。一瞬间,家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父亲望着张明哭了,不知道年幼的儿子能不能扛起这个家;奶奶看着张明更是老泪纵横,她觉得7岁多的孙子还应该在自己的怀抱里撒娇,此时却要担负起全家的重担。那一年,张明学会了做饭、洗衣,学会了给爸爸更换导尿管,还学会了给爸爸按摩、敷药和治疗褥疮。
6点起床 他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
每天早晨6点钟,当许多孩子还沉寂在睡梦中的时候,张明已早早地起床穿衣,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在麻利地叫醒弟弟张亮后,张明会来到爸爸张福虎的床前,检查爸爸腹部连接膀胱的导尿管是否脱落、创口表面有无发炎。在侍候奶奶起床、清理爸爸身体下面的大便、擦洗干净爸爸的身体、连接好导尿管、连抬带挪把爸爸弄到轮椅上后,兄弟俩才开始洗漱。接下来,兄弟俩也每人拿起一个冷馒头做早餐,然后边吃边飞快地赶往学校。多年来,张明一至这样过。
他忙完时 同龄的孩子早已进入梦乡
张明和张亮的奶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和股骨骨折留下的后遗症。虽然老人坚持不要两个小孙子侍候,而是自己慢慢爬起床,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但照顾奶奶仍是他们的必须。每天中午12点,张明和张亮放学回到家里,用最快的速度烧开锅下面条,然后到沤菜的大缸里捞出来一点青菜放进去,然后把饭盛出来,分别端给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奶奶和爸爸。兄弟俩快速吃饭、洗碗后,再给爸爸检查导尿管并倒掉储尿袋里的尿液,之后就要回到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后是张明最忙的时候,他先为一家人做饭,然后把奶奶扶进屋里,再去为爸爸清理大便、擦洗皮肤、检查创口、固定导尿管……太丰富爷爷上床休息的时候,很多同龄的孩子早已进入梦乡了。
父亲常说 儿子是我活在世上的希望
父亲张福虎清楚地记得儿子第一次做饭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天的傍晚,奶奶的腿骨疼痛难忍,拄着双拐也站不起来。懂事的小张明悄悄地来到厨房,自己去烧火做饭。原来看过奶奶将和好的面糊倒进锅里,小张明就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将面糊倒进了凉水锅里。端着儿子递过来的饭碗,看着半生不熟的面汤,张福虎含着眼泪大口把面汤喝进肚里,嘴里一遍又一遍说着:“好吃、好吃……”由于大便失禁,张福虎的裤子每天都要清洗、晾晒。第一次给爸爸洗裤子时,张明不知所措,张福虎把轮椅停在儿子身边,一边教儿子如何清理裤子上的粪便,一边咬着牙将泪水咽进喉咙里。看着儿子不惧脏、累地勤快忙碌,张福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在,儿子就有一个家;儿子是我活在世上的希望。从此,夜夜在痛苦中想着死亡的张福虎再也没有想起过“死亡”二字。(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