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47】徐聪慧: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人物素描:
徐聪慧,女,2002年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东蚕村人。2010年6月,小聪慧爸爸不幸被埋在窖子里,脊柱受到损伤,下肢终生瘫痪,家里也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当时,60多岁的奶奶体弱多病,不能从事田间劳动,母亲为养家外出打工。从那开始,小聪慧就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起面临破碎的4口之家。2014年,徐聪慧入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天有不测风云
1999年,徐华和比他小三岁的卢金娥结婚,勤劳能干的小两口开始向幸福生活奔波。不久后,女儿徐聪慧的降生,更给这个小家增添了很多乐趣,可天有不测风云。徐聪慧永远忘不了2010年5月的那一天:爸爸早早出家去给别人打姜窖,不到中午噩耗传来,在打窖子过程中,不幸发生塌方,爸爸被深埋在窖子下的泥土里……经过四五天的抢救,爸爸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几天时间,医疗费就花了4万多元。而前一年,患病多年的爷爷刚去世,家里没多少积蓄。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不多的积蓄花光了,妈妈只好四处借债,整天以泪洗面。
生活需要笑容
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后,第一次手术后的徐华出院了,由于脊柱受到损伤,他终生下肢瘫痪,家里也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家里的支柱塌了,为了维系生活、偿还债务,母亲卢金娥只得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当时,下肢瘫痪在床的爸爸生活起居需要照顾,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奶奶也需要照顾,年仅8岁的小聪慧选择了和妈妈一起勇敢面对挑战,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起面临破碎的4口之家。多年来,微笑,是小聪慧脸上常有的表情。她说:“生活需要笑容,压力不会因为哭而离去。”
全天照顾爸爸
自从父亲受伤瘫痪后,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已成为小聪慧多年的习惯。她的作息规律是:起床后忙活一家人的早饭、做家务、打理门前的菜园,6点半跑到村头赶学校的班车。晚上放学后,小聪慧都会先写作业,然后做饭,伺候奶奶和爸爸吃饭,8点和奶奶一起准时上床睡觉。有一年夏天,莱州市气温高达36度,某媒体去他家采访;当记者行至东蚕村村南一处略显简陋的房舍时,看到屋里只有一台金龙电风扇在屋内来回摆动。卧室里,42岁的爸爸徐华躺在炕上看电视;13岁的小聪慧则在忙着写作业,屋里透着丝丝凉气。记者问她:“想不想出去玩?”她说:“我想全天在家照顾爸爸。”
妈妈泪如雨下
巨大的生活反差让刚从医院回家的徐华情绪变得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妻子、母亲、小聪慧都是发泄对象。每日辛苦劳作,承担巨大生活压力的卢金娥也觉得委屈,夫妻俩经常吵架。一次吵架后,负气的卢金娥走出了家门,懂事的小聪慧追了出去,她抱着妈妈的腿哭着说:“妈妈你要走了,爸爸怎么办?我也不能跟着去,我要在家照顾爸爸。”看着懂事的女儿,妈妈卢金娥泪如雨下,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发火,有事多让着丈夫,此后夫妻俩再也没有吵过架。
变成护理专家
为了帮妈妈减负,使生活更好。小聪慧知道妈妈每天工作辛苦,就每天和妈妈说说知心。为了买学习用品,小聪慧起早贪黑捡废品;为了给爸爸、奶奶改善生活,小聪慧利用双休日,把自家菜园的韭菜、黄瓜等蔬菜带到集市上卖掉,给奶奶、爸爸买肉吃,不到一年的功夫,小聪慧已经会包饺子、擀面条、包包子、做馒头……而开始最让小聪慧为难的还是照顾爸爸,由于脊柱受伤,爸爸处处需要照顾,这让她感觉不好意思。慢慢的小聪慧成了爸爸的护理专家:给爸爸揉腿,排便困难的时候,给爸爸打开塞露,收拾大小便……
做个有用的人
小聪慧珍惜学校的分分秒秒,只要一有空,就趴在课桌上学习。在学校里,小聪慧学习十分刻苦,对于不懂的问题,总是请教同学,同学解决不了的,她就向老师求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一次,学校班级文化活动装扮教室,小聪慧用自己勤工俭学的钱给班里买了一束很别致的花,这些钱原计划给爸爸买礼物的,班里要从班费里给她支付,她坚决拒绝了,表示自己会再攒钱给爸爸买。小聪慧的事迹传开后,政府、社会上的爱心人士都对这个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个有用的人,好好回报社会。”小聪慧说,“这不是大人教的,是我真实的理想。”(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