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14】梁荣:跟妈妈在一起 我很幸福
人物素描:
梁荣,女,2009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血管瘤,7个月大的时候,爸爸抛下她和妈妈(谢清丽)离家而去,妈妈随后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瘫痪。后来,梁荣母女在包头市昆区北沙梁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只能靠低保金艰难渡日。拮据的生活和现实的困境让小梁荣早早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煮饭、扫地、给妈妈梳头、穿衣服、倒排泄物。虽然生活艰难,但5岁的小梁荣只要依偎在妈妈的怀抱,脸上永远挂着微笑。
三岁开始 照顾母亲伴随童年
在她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有先天性的血管瘤,在她两岁多的时候妈妈又突发脑淤血,导致左半身偏瘫,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此同时,爸爸也离家出走了。面对家庭的接连变故,梁荣用她小小的肩膀挑起照顾妈妈的重任。她3岁时,在好心亲友的帮助下做了脑血管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头上还裹着纱布的她一只手抓着别人送的布娃娃,另一只还要拉着妈妈去取药……梁荣二姨说,梁荣从3岁开始能为母亲做饭、喂药、生炉子、倒垃圾,这些本不该是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的事情,却伴随着梁荣的童年。
孝女童心 跟妈在一起很幸福
梁荣的妈妈识字不多,得病后记忆力也不大好,经常把药记错,小梁荣在幼儿园学了汉语拼音后,就用字母帮妈妈做标记。每天放学回家,是梁荣最快乐的时光,一边给妈妈按摩,一边将幼儿园里的事儿讲给她听。小梁荣说,因为妈妈有病,在她记忆里,妈妈从来都没有抱起过自己,也没给她做过一顿好吃的饭,但她知道,妈妈是最疼爱她的人,只要能和妈妈在一起,她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一个包子 映射最美孝心女儿
如果说世间的子女为父母尽孝,都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对于年幼的梁荣来说,在被抚育的年龄尽了自己赡养的义务,与其说她是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的一员,不如说她是最美孝心女儿。梁荣5岁的时候已经会给妈妈补袜子、烙饼、擀面条了。每天去幼儿园之前,她要给妈妈烧好热水,即使她不在家,妈妈也能自己泡方便面吃。有一次家里停电,在幼儿园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担心妈妈没吃饭。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便把自己盘子里的一个包子藏进书包里,想留给妈妈吃。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果然没吃饭。她回家倒好热水,给妈妈拿出那个包子吃。看着妈妈大口吃包子,她高兴级了。
艰苦渡日 三件动人孝行琐事
有一天早上,梁荣妈妈已经做好了送女儿去幼儿园的准备,可小梁荣却突然提出不去了,因为妈妈发烧了,小梁荣怎么都不去幼儿园,要在家里照顾妈妈,最终,妈妈还是没有拗过女儿。这天,煮土豆时,梁荣在锅里放了一个鸡蛋,这些就是母女俩一天的早饭和午饭。一个鸡蛋,母女俩一人一口,吃了十几口才吃完。小梁荣又把桌上的土豆挨个剥好皮,才和妈妈一起吃,因为妈妈的手用不上劲,一个土豆突然掉在了地上,因为怕妈妈吃到沾到泥的土豆,小梁荣抢过来就往嘴里塞。
饮水思源 她尽全力回报妈妈
2015年的5月14日,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过母亲节了,要给妈妈准备礼物。他想到家里的条件不好,实在想不出送什么礼物。最后,她用3块钱的零花钱买了3双袜子,送给了她的3个妈妈。梁荣说,“我有3个妈妈——自己的妈妈和两位爱心妈妈,两位爱心妈妈资助我上学,给我生活上的照顾。为了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我要给妈妈们送去节日的礼物。这是我所有的积蓄了,希望他们不会嫌弃。”这是一个女儿的心声,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的心声,她倾尽全力回报养育之恩,用行动见证饮水思源之情。
事迹动人 她是最美孝心少年
2014年5月,中央电视台启动了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5月下旬,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来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对梁荣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跟踪记录其真实的生活状态。7月1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13套新闻频道在同一时段的《朝闻天下》“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播发了——《梁荣:我是妈妈的左手》专题,当年9月,5岁少年梁蓉获“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她是10位少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被誉为“最美孝心女儿”。(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