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故事21】蒲晓燕:她本柔弱 却支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人物素描:
蒲晓燕,2001年出生在四川省渠县蔡和乡锅滩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出生时,母亲因难产离世,后来父亲患上“间歇性”精神病。在爷爷奶奶抚养下,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更学会了关心体贴他人。2012年,不幸再次降临:晓燕的爷爷摔倒中风,半身瘫痪,年幼的晓燕撑起了这个家。面对不幸,她迎难而上;照顾家人、不缀学业,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自立自强的好少年,好学生,好孩子。2015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
妈妈走了,爸爸疯了,爷爷瘫了……
蒲晓燕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妈妈生她时难产,不幸离世。爸爸因不能承受妈妈离世的现实,精神失常。蒲晓燕靠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父亲的病情十分严重,发病时,就会“六亲不认”。2012年6月,发病的爸爸暴力击打过她的头部,至今仍心有余悸,左脑还时不时疼痛。2012年冬天,蒲晓燕的爷爷在田里劳作时不幸摔倒,后经医院检查是脑溢血中风并伴高血压等众多疾病,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至2016年底,蒲晓燕的爷爷已经去世,她和年过七旬的奶奶、患病的爸爸一起生活。
纵有万般不幸,我们要微笑面对生活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击倒蒲晓燕。从小就学会独立和坚强的蒲晓燕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据四川省渠县蔡和乡中心学校蒲晓燕的老师介绍,蒲晓燕面对接连打击,不但保持了品尝兼优,还当上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敢于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还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哪个同学考试考砸了心情不好,她会微笑着安慰她。她经常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在班级管理中成长自已,并带动其他同学快乐成长。“纵有万般不幸,我们要微笑面对生活。”这是蒲晓燕在同学面前常说的一句话。
她用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对家人的善
蒲晓燕的奶奶说,挑水、扫地、打柴、割猪草、挖地、放牛、清洗衣服,蒲晓燕样样能行。她用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对家人的善。上小学时,蒲晓燕的家离学校较远,每天上学,她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早上五点起床,做饭、打扫卫生,匆匆吃过饭,然后去学校。放学后,她就会飞一般地跑回家,看患病的父亲是否“安稳”,然后尽量多做事,替奶奶减轻一些负担,不论是爷爷去世前还是去世后,她一直在这样做。
她穿所的衣裤,全都是好心人捐赠的
据蒲晓燕自己介绍,前几年,她几乎不知道肉的味道,每次煮面条都是“白水”。而她所穿的衣裤,也全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每年享受贫困住宿生活补贴1250元,农村低保2040元,四川渠县古今香食府董事长张全文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有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关怀,有爱心人士帮助和支持,如今,蒲晓燕一家每年的基本生活已能正常解决。2015年,在大家的帮助下,蒲晓燕家那摇摇欲坠的厨房也已经改造成牢固的砖瓦房。
无情的打击,铸就了坚韧不屈的个性
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打击铸就了晓燕坚韧不屈的个性,面对不幸,这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淡定。有时患精神病的爸爸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甚至打人。但晓燕心里从来没有一点怨气,“不恨他,因为他已经是这样的人了,再加上他又是我爸爸,爸爸教育子女是对的”。懂事的晓燕默默承受着各种委屈,逢年过节,她也从来不会和其他孩子比吃比穿。
自立自强的好少年,好学生,好孩子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让晓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也正是如此,晓燕更加珍惜上学念书的机会,课堂上,他总是比别人更加用功。晓燕的班主任老师任驰告诉笔者,在教室里面学习还是很刻苦的,蒲晓燕同学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她应该是全班最刻苦的一个。在同学的眼中,晓燕是乐观开朗的,对人也很好。一点也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消沉。她校长表示,“蒲晓燕同学家境困难,但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她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少年,好学生,好孩子,是我校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
我要承担家的重担,不管有多么困难
2013年,她被评为达州市十佳“美德少年”之自强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 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播出了她的事迹,是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蒲晓燕说:“我得到这个奖之后,我感到高兴、自豪,荣誉是表面上的,我要更加努力,我要撑起这个家的负担,我要在家里照顾好婆婆、爸爸,我要承担这个家的重担,不管多么困难,我不放弃,在学校里,我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相信,等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时,爸爸的病一定会慢慢好起来;那时候,一家人又会幸福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