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观天下·之五】古代孝道和仕途的渊源

编辑:车前

975.jpg

早在商周时,孝文化就已经形成。祭祀活动是国之大事,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包含着对先祖浓浓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是伦理行为。当时祭祀是国君、诸侯、贵族的事,平民百姓就是要孝亲。当时提出了“三德”,而孔圣之所以为圣人,那时就已经道出了,孝亲并不只是让父母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还要重视精神的愉悦。“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成了后世教育子弟,未读书,先学做人的总则。孝亲被放在首位。是头等重要的。而亚圣孟子更将孝的范围推己及人,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推崇孝道,也为历代所重,西汉时,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在科举未出现之前,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千古美文,让闻者无不悯然的《陈情表》作者李密,就被多位太守举为孝廉。

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

古代一直将“孝”放在很高的地位上,封建统治者推崇“以孝治天下”,连九五之尊的帝王也不拿例外。二十四孝故事中记有周文王和汉文帝刘恒的孝行。就算在晋朝,当政者司马氏这样内讧不断,阴险多疑的家族,为了治国,也是以孝治天下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忠孝两全。这是对国家而言。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化为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图源网络)

相关链接:

“中华小孝星﹒第一季全球评选推介活动”官网

【“孝”观天下·之一】 新时代,何为孝

【“孝”观天下·之二】 “速食时代”的孝道小议

【“孝”观天下·之三】孝,不只于口,不止于行

【“孝”观天下·之四】细说孔门“武者”子路对双亲和老师的孝

(来源:中华善德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