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示范尽孝 比让孩子下跪好

编辑:车前

[原标题:父母示范尽孝 比让孩子下跪好]

002145563.jpg

人格的塑造与培育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之功”。有的教育追求轰动效应,讲求应试哲学,把急功近利上演到了极致,可是孝道的弘扬需要过程的积累,需要内涵的堆积,更需要时间的积淀 。除了热闹非凡、场面宏大的集式跪拜,还需要默默无声的示范与带动,需要润物无声的浸润与熏陶。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2015年,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

集式跪拜式的孝道弘扬,近年来几乎成为一些学校在方式选择上的标配,比如有的采取集体给老师下跪,或者集体给父母洗脚,还有集体给父母喂饭——2013年,湖北新洲城关高中100个学生跪着给自己的父母喂了一顿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嘉定区这所民办学校,组织的800人下拜磕头的孝道仪式,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运动式”和“炒作化”的窠臼,同样也再度陷入了“把孩子作为弘扬孝道的工具”的质疑。

目的确实值得肯定,方式却未必值得褒奖。下跪式孝道弘扬里的是是非非,其实也是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教育者如何更好担当责任的追问。跪的方式并无不妥,也未必就是文化糟粕,问题在于其能达到多大的效果,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若连其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也就很难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尤其是当下,包括孝道在内的道德出现了严重下滑,实现道德的回归与弘扬,也就成了一个无以回避的现实课题。然而,如何实现道德的回归,如何真正弘扬孝道,并使之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除了集体下跪式的“道德营销”之外,更需要天长日久的熏陶。

孝是一种言传身教,更是一种长期的熏陶。学校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然而若平时对思想道德极不重视,对人格塑造不问不闻,对学生的一些失德之举不强化教育,仅靠一两次场面宏大的“孝敬文化节”是不可能培育起孝心来的。假如失去了诸多前提,这样的做法就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很多时候,在孝道的培育与塑造上,我们的教育者缺的就是耐心、诚心、担当与责任。

传承孝道不光是让孩子给父母洗洗脚、喂喂饭、作跪拜礼,还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如何去尽孝 ;还得告诉他们,孝是行于当前,显于细节,是长期坚持;还得告诉他们,孝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不计报酬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孝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意识,一种铭心刻骨的念想,只有时时想着父母,处处念着长辈,才会有发自肺腑的行为表现。否则,感动了一时却无以坚守一世,热闹了一阵冷落了长期。若连“常回家看看”都成为一种奢求,那么场面再隆重的下跪,也会成为一个秀场,而此刻老人与孩子都成了一种道具。

一朝一夕无法让孝心高涨,也无法让其永贮于心。人格的塑造与培育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之功”。有的教育追求轰动效应,讲求应试哲学,把急功近利上演到了极致,可是孝道的弘扬需要过程的积累,需要内涵的堆积,更需要时间的积淀。除了热闹非凡、场面宏大的集式跪拜,还需要默默无声的示范与带动,需要润物无声的浸润与熏陶。(图源网络)

(来源: 城市信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