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观天下·之九】朋友圈里的孝顺 你妈妈会知道吗?

编辑:车前

00349.jpg

一个成年子女对母亲的关怀和陪伴应该是一种生活的常有的状态,是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母亲节、朋友圈。

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一天,母亲们通常会收到子女的礼物和祝福。自网络兴起以来,每年的母亲节,无论是中国的微信朋友圈,还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都成为网友们竞相表达和展示对母亲的祝福和晒礼物的场所。

"什么地方的儿女最孝顺?"答:朋友圈。每当母亲节来临的时候,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就会出现一群争相对母亲送祝福的人,表达自己孝心的文字和图片。对于这种现象,网上评论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样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有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伪孝心,并讥讽"在朋友圈向父母示爱的同时,请先将对父母的屏蔽取消掉。"还有的说"可惜你妈妈不会上网"。

比如今年的母亲节,对于每个微信朋友圈的用户,便又一次被母亲节的祝福和礼物所刷屏。似乎一夜之间,一下子微信朋友圈涌出了一大波"孝顺子女"和认识了一大波微信朋友的母亲。

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大多数都是异地而居的;对于大多数漂泊在外的成年子女而言,常回家看看,往往因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压力而难以做到。这就难免使他们在鼓励尽孝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现实生活的捉襟见肘之间冲突,从内心而言,愿意尽孝;但在现实的压力下,又往往挂一漏万,难以兼顾。

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与成年子女的联系也就只剩下一年的几个日子,春节、生日、母亲节。母亲节的一次问候,一份礼物管小半年,下一次是几个月后的生日,或者大半年后的春节。

"空巢老人"需要的并不是小半年一次的问候,他们还需要子女时常的关心和沟通。如果没有办法陪伴在父母身边,至少隔三岔五地通个电话,聊个视频,让老人也能了解和感觉自己参与到成年子女的生活中,也是极好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鼓励的孝道,还是普世的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都要求一个成年子女对母亲的关怀和陪伴应该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是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不仅仅是母亲节,是朋友圈。(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相关链接:


“中华小孝星﹒第一季全球评选推介活动”官网


【“孝”观天下·之一】 新时代,何为孝


【“孝”观天下·之二】 “速食时代”的孝道小议


【“孝”观天下·之三】孝,不只于口,不止于行


【“孝”观天下·之四】细说孔门“武者”子路对双亲和老师的孝


【“孝”观天下·之五】古代孝道和仕途的渊源


【“孝”观天下·之六】孝行是德行的根本 教化的出发点


【“孝”观天下·之七】尽孝是本分


【“孝”观天下·之八】别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