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诞生记:他们创造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上)

编辑:简兮

导读:

1964年7月25日,《大闹天宫》的全本终于完成,下集正式上映。这一天导演万籁鸣已足足等了近40年。

594cc8eed5299.jpg


中国动画开山鼻祖

从小痴迷《西游记》的万籁鸣,二十几岁时就与三位兄弟在狭小的亭子间里研究起动画制作。将“大闹天宫”这段故事搬上大银幕,一直是他的心愿。41岁那年,万籁鸣将《西游记》中的一节,拍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片中对国人团结抗日的隐喻,让万籁鸣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本以为《铁扇公主》的成功能够筹得资金拍《大闹天宫》,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投资人突然撤资而宣告结束。因时局所迫,万籁鸣流离至香港,一去就是十几年。直到1954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从香港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1958年9月,万古蟾完成了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厂组织得知大万老(万籁鸣)的夙愿,在1959年将制作《大闹天宫》的任务交给了已年近六十的万籁鸣。到了1964年《大闹天宫》全本完成,万老已是将近65岁的老人了。

对于万籁鸣而言,《大闹天宫》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对于整个中国动画来说,一部《大闹天宫》几乎贯穿了中国动画的百年历史。它是中国老一辈动画人努力的集体结晶,是中国动画绝无仅有的艺术瑰宝。

594cc95e6709f.jpg

 万氏三兄弟在交流动画创作心得体会,左起剪纸片导演万古蟾、动画片导演万籁鸣、木偶片导演万超尘

594cca1ba543e.jpg

年轻时的严定宪对镜揣摩、模仿孙大圣

经典的诞生

影片的筹备期达半年之久。万籁鸣与美影厂编剧李克弱一起,对《西游记》前七回的情节作了改编。随后,动画设计严定宪等十几位主创人员背着创作工具,在1959年底的寒冷冬天北上进京,遍访故宫、颐和园、西山碧云寺,以及大慧寺等一些不知名的庙宇,收集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素材。

在进行画稿创作时,主创人员对着镜子模仿角色的举手投足,有的效法孙悟空与二郎神开打,有的学着仙女翩翩起舞,仔细端详后再画下来。导演万籁鸣虽已年过花甲,仍亲自为众人示范孙悟空的神情和动作,有时手上还拿一根棍子,边说边舞。

老艺术家们回忆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晚上一毛钱买一碗馄饨大家分着吃,已是欢天喜地。物质上的贫乏,无法束缚精神上追求极致。当时的创作氛围和今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导演下面划分了几个工作组,接到任务后组员们一同探讨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再把结果汇报给导演。白天工作八小时,晚上两小时,每日如此。(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