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动画长片:《一幅僮锦》(1959年出品)
一幅僮锦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一幅僮锦》是一则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该故事由著名民间文艺工作者萧甘牛搜集整理而成,最初发表于1955年《民间文学》的创刊号上,后萧甘牛又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该剧本曾获全国电影优秀剧本奖,《一幅僮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讲,都是一篇少有的民间优秀之作,可以说,它既是壮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瑰宝。
制作人员
编剧:萧甘牛
导演: 钱家骏
动画设计:邬强、严定宪、浦家祥、 陆青、何郁文、王正中、 杨素英、葛桂云
背景设计: 郑少如、雷雨、 方澎年、韩斌、尹口羊
摄影:王世荣
作曲: 吴应炬、苗淑云
作词:钱家骏
图说《一幅僮锦》
贫穷的僮族老妈妈妲布和她的三个儿子住在穷僻的僮族山区里
妲布辛勤织锦
妲布花了三年心血终于将锦织成,母子四人正看得出神,一阵旋风却将锦刮走了。
老大老二在寻找僮锦的路上遇到神仙奶奶,告诉他们如何去找僮锦。两兄弟听说路途遥远、凶险,都害怕了。
老大老二害怕艰险,中途折回,老三独自去寻找,在路上遇到大火山挡住去路。
内容简介
很久以前,住在山麓中的壮(僮)族,妈妈妲布和三个儿子靠织锦、砍柴为生。一天,妲布从集市上买回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决心照样织成僮锦。她夜以继日,整整化了三年时间,方才织成。正当一家围着僮锦观赏时,忽然一阵狂风卷来,僮锦随风飘去,不见踪影。妲布焦急万分,嘱咐老大、老二速去找回僮锦。他俩来到大山隘口,见有个老奶奶坐在石屋门前,急忙前去询问僮锦下落。老奶奶告诉他们僮锦藏在太阳山的仙宫里,沿途艰险,凡人难得生还。两人听后吓得不敢前往。老三决心找回僮锦,辞别母亲来到深山密林。老奶奶劝老三返回家去,老三置生死于度外,跨上石虎,穿越岩洞,制伏火龙,终于来到太阳宫,受到七仙女的款待并得到僮锦 。第二天,老三告别众仙女,披上了七仙女赠送的红披肩,骑上石虎,一路平安回到家里。老三展开僮锦,只见金光闪烁,锦面上的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全都变活了。站在羊群中的七仙女向妲布缓缓走来。一家人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这部五十年代末的经典美术片告诉人们: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影片背景优美,烘托出僮族地区的美好生活。尤其是影片以中国绢作为画纸,以中国绘画、工笔样式绘制成的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制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尝试。
获奖
本片于1960年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导演钱家骏
导演钱家骏动画观念的完美演绎
1959年的《一幅僮锦》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钱家骏动画观念的完美演绎。50多年前的这部佳作几乎可以和现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一比高下:纷繁的背景、精致的细节、丰富的场面调度;逼真的流水、烟雾和火焰、集市上“偶尔”跑过的顽童、一草一木都生气勃勃……《一幅僮锦》借用一则神话传说,模拟着现实世界的节奏和缤纷。影片甚至有意探索三维动画,带给观众绝佳的审美体验。钱家骏对这部作品钟爱有加,片中的五首歌曲也均由他谱写歌词。
我看经典
这部动画片是水墨动画大师钱家骏执导的,小时并未看过。也是十多年前,偶从电视上看到此片,当时就被震撼住了,惊叹于五十年代,国产动画片已经完全可以媲美迪斯尼的经典作品。其造型之细致、生动,仅从片头妲布家那只慵懒可爱的小猫身上就能得以证明。片子可能被修复过,比同时期的其它片子画质都要好得多。我觉得唯一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天宫的表现,怎么看都觉得和故宫、天坛的穹顶、长廊如出一辙。这也不怪动画设计者们,皇家宫殿就在眼前,很难再想象出脱离凡间建筑的窠臼。在配音方面,邱岳峰先生为二儿子配音,虽只是个配角,却用声音演绎出一个委琐、怕事、怕苦的人物形象来。邱先生仅在动画片配音方面,就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年龄、身份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对了,还有动物形象啊。细心的观众、读者可以找找,这些经典动画片子,邱岳峰先生都为哪些角色配过音?(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延伸阅读:被遗忘的中国动画泰斗——钱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