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之父八十年代初在国外屡获大奖的作品:《我的朋友小海豚》

编辑:简兮

  我的朋友小海豚

timg (44)_副本.jpg

制    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发行时间        1980年

片    长            20分钟

编剧                刘兴诗

导演 造型设计  戴铁郎

动画设计          马克宣

                         范马迪

                         庄敏瑾

                         徐铉德

                         秦宝宜

获奖情况

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运用抒情浪漫的格调述说少年水手阿波与失去母亲的小海豚的深厚情谊,颂扬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美好愿望。

内容简介

影片以散文诗的风格,描绘少年水手阿波看到一头失去母亲的小海豚,久久守在死去的母亲身边哭泣,非常难过,就收养了小海豚,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少年水手的心。通过训练互相建立了友谊。一天,小海豚被一群戏水的野海豚召去,阿波非常想念它,当阿波同大墨鲨搏斗时,小海豚出现和他并肩作战。一对小伙伴终于又在一起愉快地生活。

timg (45)_副本.jpg

蔡璐作曲的影片音乐很有特色,旋律流畅,乐器色彩丰富,随着剧情时而悲伤,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并伴有婉转柔和的女声二重唱。

一生坎坷的导演“黑猫爷爷”

一部五集的动画片《黑猫警长》火了三十多年,他的导演戴铁郎,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黑猫爷爷”。也是本片的导演,却命途多舛。1930年,戴铁郎在新加坡出生,那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他的父亲戴英浪,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马来亚共产党执行委员。二战期间,马共组织人民抗日军,进行抗日游击战。

1940年,因为叛徒出卖,英政府将戴英浪驱逐出新加坡。10岁的戴铁郎便踏上轮船,随家人一起回到了中国。1942年,戴英浪在上海开展地下党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4岁的戴铁郎,就成了当时家里的顶梁柱。那时戴铁郎在上海美专半工半读,白天开会、发宣传单、游行,晚上在灯下作木刻画。回想自己人生的头20年,他说:“走过了许多地方,都是因为我的爸爸”。

戴铁郎说,自己人生头20年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但是,即使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他也从未放下过心爱的木刻版画事业。

回国后,戴铁郎获得了重新学习的机会,得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开设动画专业,他独自从广州坐火车去北京考试。

就这样,他成了北京电影学校第一批美术系动画专业的学生。那批学生中,有阿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导演)、严定宪(《哪吒闹海》导演)、林文肖(《雪孩子》导演)和胡进庆(水墨剪纸动画片《鹬蚌相争》导演)等。

戴铁郎的一生非常坎坷。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他卷入“反右运动”和“文革”,坐了27年“冷板凳”。真正做导演的时光,只有短短10年。

如今,“黑猫爷爷”已到晚年,身边亲人陆续离世,独自一人生活。但戴铁郎觉得,自己从没有为境遇所困,正如现在也不会为时间所困,因为创作就是生命的动力。“我很忙,每天都在创作,没有停下过。外面的世界是有限的,我的世界却是无限的。”这是一个好时代,好到让我常常遗憾,要是再年轻一点就好了。”他说。

第一次当导演的作品“小海豚”多次被否定

“文革”结束后,50岁的戴铁郎第一次当了导演。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我的朋友小海豚》,拿着本子去审批时,别人说:“这种本子你去废纸篓看看,我们扔掉很多。”

“我每一部作品厂里都反对,从《我的朋友小海豚》到《黑猫警长》。”戴铁郎说,《我的朋友小海豚》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不符合当时“多做传统、民族的题材”主调。美影厂的日本顾问劝他说:“你第一次做导演,我去向厂里提议,给你个好点的本子。”

戴铁郎拒绝了他的好意:“我是搞创作的,我只做自己的东西。”本子没有通过,就没有导演室,他去厨房借一张小矮凳,再到饭厅搬一张长板凳当桌子,借厂内医务室的一角,趴在长板凳上开始画分镜头,长长的纸一直拖到地上。

终于,他画出的动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在1982年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上获得总统银质奖,成为当年送选电影中唯一获奖的作品。在戴铁郎做导演的10年里,他的作品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我看经典动画片

小海豚和少年阿波之间的友情,深深的感染了幼年的笔者,总觉得喜欢此片还有另一个原因,却一直无法说清楚,看了老导演戴铁郎的一番话才豁然开朗,是由于当年这部动画片很“洋气”。当年人们的物质条件有限,所见所闻也极单调,而“小海豚”,像给小观众打开了一扇新奇的窗户。主人公少年水手阿波驾游艇航海、潜水……这些在现在来说,也是新鲜而时尚的运动。在当年,这部很新颖的涉及现代航海题材的动画片,却和导演戴铁郎的另一部代表作——《黑猫警长》一样,因为不够中国化,不能突现民族特色而被责难。

此片在国外屡次斩获大奖,在国内播出的频率却不多。远不如“葫芦娃”的知名度高。主人公水手阿波是个漂亮、善良的男孩儿,当年的小观众很容易被小少年和小海豚之间的友谊所感染。怕吓着刚失去母亲的小海豚,记得阿波用奶瓶将奶先滴在海水里,小海豚赶紧游过来喝混合着海水的乳液,特别生动,可爱。当他们分离,阿波孤身去找小海豚而遭遇鲨鱼,大家又会提着心,为他们捏把汗。特别说一下此片的导演戴铁郎,他是四十年代的归国华侨,曾参与著名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的创作,八十年代中期,更因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而名声大噪。(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延伸阅读:

 一部《黑猫警长》火了三十年,为何当年备受责难?只有五集?

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见证者:马克宣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