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黑猫警长》火了三十多年,为何当年备受责难?只有五集?
《黑猫警长》
编者按:
提起中国经典动画片,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不是《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有名的两部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下面我们要讲到的就是《黑猫警长》。此片当年只有短短的五集,观众对其内容耳熟能详。但幕后却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集 数 5集
类 型 动作、剧情
地 区 中国大陆
原 作 诸志祥
编 剧 戴铁郎
导 演 戴铁郎,范马迪,熊南清
动画制作 戴铁郎
角色设计 顾建国
作画监督 许松坡,付斐卿
制片 印希庸
摄影 段孝萱、王福康、楼英
音乐 竹岗,安平,沈小岑
主要配音 史东敏,杨文元,杨玉天,范蕾颖,战车,王卫,黄翔,吴尔朴
出 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发行时间 1984年
首播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
播放期间 1984年-1987年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颜 色 彩色
时 长 20分钟/集
内容简介
《黑猫警长》是改编自诸志祥原著小说由戴铁郎导演,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编出品的5集系列动画片。国内原创经典动画之一 ,该动画自1984年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们的喜爱,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美好记忆。
在该动画片中,讲述了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破侦螳螂案,消灭一只耳等一个又一个危害森林安全的案件,令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得以过上安枕无忧的日子的故事。
诸志祥
原著作者诸志祥
诸志祥,笔名浩谷,生于1941年。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历任某校教师,上海《少年报》编辑,《作家与企业家报》负责人。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童话:《八戒回乡》、《挂领带的牛》、《猴医生治病》、《黑猫警长》(已改编为动画片剧本并录制播出)、《黑猫警长与外星人》等10部。《黑猫警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奖,《新黑猫警长系列画册》获1989年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二等奖。
2015年9月8日晚,诸志祥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4岁。
在世人眼中,多半只知道动画片《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却少有人原作者诸志祥。在本文中,特地向大家介绍这位原作者。如果来比喻的话,诸志祥是《黑猫警长》的生父;戴铁郎导演是《黑猫警长》的养父,是他们共同把“黑猫警长”介绍给世人知晓。让70、80和90后,记住了那个森林公民的守卫者——黑猫警长。
戴铁郎
“黑猫爷爷”戴铁郎
戴铁郎,中国著名动画片艺术家和一级导演,原籍广东惠阳,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国,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在30余部美术片中担任动画设计、动画设计。代表作《黑猫警长》。现任国际动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以及中央电视台动画部艺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终身制待遇。
曾参加与担任了《黑猫警长》、《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草原英雄小姐妹》、《九色鹿》、《森林、小鸟和我》等几十余部作品的人物设计、原动画设计导演和总导演。
2004年,戴导曾接受一著名门户网站采访,谈到他亲身经历过的中国动画辉煌时代。
我们不管是创作也好,还是变成了动画也好,主要还是感情,如果你不热爱这个东西是不行的,你有了自己的想法,你看到一个东西,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个很重要,这个东西如果做的好必须有技术,我们要看资料,看过以后扩大你的视野,我们以前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比如当时拍《草原小姐妹》我们一帮人到了内蒙,跟两个小英雄的哥哥一起去放羊,零下40度。这个片子就是体会一下怎么牺牲自己。当时的精神状态是这样,我们当时在那么冷的情况下,两个小姐妹的精神,就把这个体会出来了。
这些都是体现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调动起来,我们胶片也不是拍一条,就是一个动作,一个画面,要拍好几条,才能够把一个虚的面一点点挪开,今天用电脑能搞很多东西。因此应该说利用现有的新的科技手段,在我们的思维,怎么创作我们民族的动画同时要有进步,是要跟着时代进步。
《黑猫警长》为什么只有五集?
戴老说,《黑猫警长》就是完全体会了带有科学性的,不是单纯的说教性的,是趣味性的,有些东西是发挥,所以我比较擅长的还是针对儿童教育启发上面的对科学的热爱。因为我本身很喜欢科学。
我最早是搞板画的。我最早的一个作品《台湾村景》后来被批了。所以一般我都愿意做跟科学有关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戴铁郎曾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黑猫警长》剧本的雏形: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以黑猫警长为主角的科普小故事。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开始创作《黑猫警长》的剧本。戴铁郎设计了许多黑猫的形象,拿到幼儿园、少年宫四处征求意见。几经易稿,最终确定了一个头戴警帽的警长形象。
当时,《黑猫警长》剧组几乎是一个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制片印希庸只有28岁。大胆起用新人,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人向戴铁郎指出:“要做制片,小印资历还不够。”戴铁郎说:“你们不用,为什么不让我用?年轻人不做事,怎么学习?”后来戴铁郎曾对记者说:“我做新人的时候,受惯了冷遇。虽然我对这件事情并不怨恨,但我绝不会这样对新人。”
他善于启发年轻人的灵感,也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比如,每一集开场和结束,黑猫警长会用枪打出片名和预告,这个创意就是印希庸提出的。
为了让剧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许多场景和人物,都是戴铁郎回家以后,自己一笔一画设计出来的。他订阅了许多国外科技刊物,“热追踪导弹”、“喷气式摩托车”等一些新式武器,就是从这些杂志里看来的。
结果,花了10个月做出来的两集动画片,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里面的科学道理也没有什么艺术性。”直到一年半以后,一位电影局领导看了,觉得不错,一些小朋友试看后,反响也很热烈。在“不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黑猫警长》上映了。
“《黑猫警长》给厂里带来很大效益。最初,黑猫的周边产品一出来,就被一抢而空。”印希庸说。但对戴铁郎来说,“黑猫警长”问世后,反而离他远了:“小商店里都在卖黑猫警长,但没人想到给我送一件。”他自己掏钱,买了一辆黑猫警长的摩托车,放在家里,视如珍宝。
好几年后,有个朋友带孩子来玩,孩子看到那辆摩托车,向戴铁郎提出借回去玩两天,“然后借走就不还了。”戴铁郎说,后来他还专门找朋友提起过这件事,朋友说,摩托车借给了亲戚家的小孩,然后被弄坏了。
“我说,弄坏了你也给我。他挺不好意思地说,人家把它扔了。我说了声‘哦’,心里难过得不得了。”残了半边机翼的直升飞机、别人丢弃的黑猫警长T恤衫,戴铁郎都把它们捡回家收好。他还用陶土捏了个黑猫警长,放在窗沿上,每天看看。
戴老说,有时候儿童需要给它一些超意识的画面,当时拍《黑猫警长》的时候是80年代,我曾经看到报纸上对《黑猫警长》的批判,说该动画把荒谬的东西告诉儿童。有时候一个子弹跑到最后转,转的时候跟着它,盯着它,针对这个镜头他们说荒谬到极点,我当时想反驳一下,说是多为儿童做一些贡献。没想到有篇报道代我反驳了。他说这个一点也不荒谬,是一种启发。他说现在的火箭、导弹能够追寻热量跟踪,子弹如果有需要的话当然可能。我高兴得不得了,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个知音,从此就没有什么批判了。
《黑猫警长》播了5集,但在第5集结尾黑猫警长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后,观众们却再也没能等来第6集,因为“黑猫爷爷”退休了。
“那天我被叫去人事处,他们递给我一张退休证,说我年龄到了,该退了。那一瞬间我愣住了。醒过神来后,我一句话没说,拿了退休证转身就走。”就像分房那件事一样,戴铁郎依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那年,他的退休工资是209.5元。为了补贴家用,他每天骑车去郊区,帮别人修改原画。
《黑猫警长》主题曲词曲作者蔡璐(右)与《大闹天宫》作曲吴应炬
主题歌作曲——蔡璐
蔡璐(1945年-2015年6月19日),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蔡璐于1975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曾为《抬驴》、《好猫咪咪》等多部经典动画创作歌曲,其中《黑猫警长》主题曲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已成经典。
美国时间2015年6月19日晚,《黑猫警长》主题曲词曲作者蔡璐于西雅图去世,享年70岁。
2010年戴铁郎再次执导《黑猫警长》
2010年,《黑猫警长》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翻拍成电影,由戴铁郎执导,吴磊、林妙可等人参与配音。该片主要讲述了黑猫警长所率领的森林公安局,为维护森林治安同以一只耳为首的搬仓鼠黑帮进行斗争的故事。该片于2010年4月23日在中国上映。创下1500万元的票房收入。即使昔日的“黑猫爷爷”垂垂老矣,可他创造的形象却依然威风凛凛地活在年轻人心中。
三十年后“黑猫警长”回归大屏幕
根据动画故事情节进行延伸,30年后,黑猫警长重新登上了银幕。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是中国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15年出品的动画电影,由于胜军任总导演,李彧编剧,电影延续了动画的剧情,在画风上也极为相似。
讲述了一只耳越狱出逃并和拥有超能力的大猿计划利用会飞的航天博物馆“翡翠之星”把全城居民流放宇宙,而黑猫警长为守护城市要阻止坏蛋们的行动,该片于2015年8月7日全国公映。
我看经典:
《黑猫警长》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有几个人不会唱上一首“啊啊,黑猫警长……”。通过这部系列片,除了让小观众分辨善恶这一永恒的主题。又上了一堂有趣而惊险的“科普课。”相信很多人,是通过《黑猫警长》才知道母螳螂“婚后”会把公螳螂吃掉的。这可远比《动物世界》更吸引小孩子。从“黑猫警长”被列为各大输入法词条亦能见,时至今日,此片的影响力。“黑猫警长在八十年代中期无疑是超前的,不想,它与观众见面经过了那么多的困难。还记得小时候是多么盼望下集上演。时隔三四年才看齐了完整的五集,却再等不来后面的故事。时过境迁,当年翘首企盼下集的孩子早已长大。三十年后,“黑猫警长”出现在大屏幕,恐怕只会唤起人们对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慨叹。(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
延伸阅读:
《黑猫警长》之父八十年代初在国外屡获大奖的作品:《我的朋友小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