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环保公益持久战: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编辑:啸阳

[原标题: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这是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新华社记者陈诚摄.jpg

这是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陈诚 摄)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他们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地时间18时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今年的“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1962年,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告诉记者,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对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激励与行动奖”的意义,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而修复生态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

在当天宣布的“地球卫士奖”各个奖项中,智?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获得“政策领导力奖”,中国摩拜单车公司获得“商界卓识奖”,中国亿?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获得“终身成就奖”,还有一些人士获得其他奖项。

“地球卫士奖”从2005年开始颁发,是联合国表彰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

(来源:新华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