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好惹”

编辑:孙婉婷

叔本华说:
“风格是心灵的外在标志,比一个人的脸更为可靠。”

有本事的人,沉稳且清醒。

知道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为人处世,都能遵守本心。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显得非常“不好惹”。

但却凭借自身实力活得明白。

一般说来,他们身上都少不了以下几个特征。

image.png

不惹事,不怕事

《礼记中庸》中说: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不惹事的人,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始终心存善念,不会伤害他人。

不怕事的人,勇于担当,坚守底线。

遇到危急关头,守底线,敢决断。

明朝官员海瑞,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从不无端生事。

他有一个著名的“捉公子”事件。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

在任期间,政绩清明,深得民心。

有一天,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

不仅吃、拿、卡、要,还向驿吏发怒,倒挂起来耍弄。

因为他是总督的儿子,大家敢怒不敢言。

这种时候,一般官员为了仕途,巴结还来不及。

但是海瑞刚正不阿,绝不允许骄奢之人胡作非为。

他当即令人绑了,给胡宗宪送去。

海瑞说:
“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地方供应不要太过铺张。

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胡宗宪因自己儿子有错在先,只得作罢。

海瑞为官一生,一直保持着不怕事的秉性,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进退无畏,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胆量。

《庄子》中说过:
“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

君子处世,话可不硬说,但事绝不软做。

不惹事不代表没有主见,不怕事也并非执意妄为。

做个不好惹的人,做人有准则,做事有标准。

唯有如此,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处变不惊。

image.png

image.png

棱角分明,“不打磨自己”

爱默生说:
“你的行为必须带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锋芒是一种外露的棱角,是对自我的保护。

棱角分明的人,都有一股不容侵犯的底气和傲气。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

有拒绝的勇气,生活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马未都曾在节目中讲述过一段往事。

上世纪90年代初,马未都开过一家歌舞厅。

开业时,好多朋友都跑来捧场,歌舞厅的生意好了一阵。

可是没过多久,马未都就发现每天晚上虽然人多,可是自己却赚不到什么钱。

原来,来的大部分都是“熟人”,甚至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仅有一面之缘的人。

这些所谓的朋友不仅在歌舞厅大肆消费,而且走的时候,从不给钱。

马未都是个宽厚的人,陪着笑脸,忍着委屈。

最后只能赔光了老本。

人这一生,总有人觉得你“惹得起”,便假借朋友之名,行损人利己之事。

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为人清高,不好打交道”的人,其实他们内心棱角分明,从不滥交朋友,有着严格的交友标准。

白居易说: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交友,也要保持棱角。

真正的友谊不是喧闹,也不是互相消耗。

不懂得拒绝损友,就没有时间结交益友。

没有拒绝无理要求的勇气,也就失去了得到别人尊重的底气。

生活的意义,从来就不是妥协和忍让。

《易经》里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人生的棱角,亦是如此。

image.png

image.png

事不过一,不吃第二次亏

俗话说:
“吃亏是福。”

可很多时候,同一种亏吃多了,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核心能力。

做人,可以吃一次亏,但更要懂得如何吃亏。

吃亏的同时,做到明断是非,趋利避害。

知名企业创始人刘润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商业机构要举办活动,邀请他去参加演讲。

他将正常的费用报价发给了对方。

没想到,负责人含蓄地表示这是一次公益活动,想请他免费演讲。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场活动不仅有门票收入,还有不少赞助商。

只不过在这位负责人心里,这场活动赚不了多少钱而已。

面对对方的据理力争,刘润依然婉拒了。

因为,一旦这次他免费出席。

时间一长,他的个人能力也会被外界轻视和怀疑。

失去个人价值,是一场灾难。

刘润后来反思,之所以会被人要求免费演讲,是个人定位不明确造成的。

吃了这次亏,刘润决心更加专注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明确了这个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刘润后来成为了“中国最贵的企业咨询师”之一。

心理学上有一个“内在强化效应”:
“通过攫取他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若对方一直放宽边界,那么他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凡事有度,过度为害。

吃亏是福,但也要有会吃亏的智慧。

拥有“吃亏智慧”的人,会在吃亏时不断洞察并分析,找到降低和避免再次犯错的可能。

比起多次吃亏后的愤怒,拥有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才能得到真正成长。

image.png

image.png

降低期待,减少依赖

有人说:
“最聪明的活法是减少依赖,降低期待,保持热爱。”

期待和依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人能力匮乏的表现。

与其期待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的钱钟书,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其他人忙着观光游览,他却一头扎进了牛津大学图书馆。

在牛津博览群书后,他又前往法国从事研究。

杨绛曾在《我们仨》中说过,因为钱钟书痴爱读书,专注学问,他们在国外的朋友一直很少。

对名流不趋炎附势,对名利不茫然期待,对物质不盲目依赖,是个“不怎么好惹的人”。

因为真正有本事的人,靠自己也活得精彩。

后来《围城》出版,钱钟书也随之出名。

可面对纷至沓来的慕名追捧,钱钟书依旧是那个“不好惹”的人。

不论邀约者的身份多么高贵,他都一概拒绝。

成年人的社交,都是靠实力说话。

与其奢求他人相助,不如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曾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回家的鸽子看到一只飞行的乌鸦。

鸽子问:
“你要去哪儿?”

乌鸦说:
“其实我不想走,可大家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笑着说:
“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

外部条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根本,提升自己才是立事之本。

减少对外在的依赖,把时间留给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丰盛。


马克·吐温说:
“所谓压力,其实是自身能力不足;所谓困难,其实是自己本事不够。 ”

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有意义。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做个有能力的人。

向内修心,向外学习。

用自律规范行为,用坚持收获成长。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不想要的不会来找,想要的靠自己都能得到。

做一个忠于自己的“不好惹”的人。

文章来源:   有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001.webp.jpg

招募海报.jpg

微信图片_20200703151935.png

3.1.jpg


编辑:孙婉婷

审核:万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合作律师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信网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尚一网乐视网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Copyright © 2019-2020 ShanDeChina.XI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善德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天心区创谷产业园主楼三楼336-359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02号国粹苑A座1层1067-1085房间 电话:010-67702399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