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好惹”
作者:有书编辑:孙婉婷发布时间:2021-08-16 17:30:42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显得非常“不好惹”。
“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地方供应不要太过铺张。
海瑞为官一生,一直保持着不怕事的秉性,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开业时,好多朋友都跑来捧场,歌舞厅的生意好了一阵。可是没过多久,马未都就发现每天晚上虽然人多,可是自己却赚不到什么钱。原来,来的大部分都是“熟人”,甚至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仅有一面之缘的人。这些所谓的朋友不仅在歌舞厅大肆消费,而且走的时候,从不给钱。人这一生,总有人觉得你“惹得起”,便假借朋友之名,行损人利己之事。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为人清高,不好打交道”的人,其实他们内心棱角分明,从不滥交朋友,有着严格的交友标准。没有拒绝无理要求的勇气,也就失去了得到别人尊重的底气。

可很多时候,同一种亏吃多了,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核心能力。没想到,负责人含蓄地表示这是一次公益活动,想请他免费演讲。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场活动不仅有门票收入,还有不少赞助商。只不过在这位负责人心里,这场活动赚不了多少钱而已。刘润后来反思,之所以会被人要求免费演讲,是个人定位不明确造成的。吃了这次亏,刘润决心更加专注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明确了这个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刘润后来成为了“中国最贵的企业咨询师”之一。若对方一直放宽边界,那么他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拥有“吃亏智慧”的人,会在吃亏时不断洞察并分析,找到降低和避免再次犯错的可能。比起多次吃亏后的愤怒,拥有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才能得到真正成长。

期待和依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人能力匮乏的表现。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的钱钟书,就是这么一个人。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其他人忙着观光游览,他却一头扎进了牛津大学图书馆。杨绛曾在《我们仨》中说过,因为钱钟书痴爱读书,专注学问,他们在国外的朋友一直很少。对名流不趋炎附势,对名利不茫然期待,对物质不盲目依赖,是个“不怎么好惹的人”。可面对纷至沓来的慕名追捧,钱钟书依旧是那个“不好惹”的人。“其实我不想走,可大家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离开。”
外部条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根本,提升自己才是立事之本。减少对外在的依赖,把时间留给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丰盛。“所谓压力,其实是自身能力不足;所谓困难,其实是自己本事不够。 ”
文章来源: 有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孙婉婷
审核:万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