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推动企业公益模式创新 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企业而言,与精准扶贫相比,乡村振兴的内涵更丰富。
连樟村俯瞰图
高质量参与乡村振兴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原有“4+X”扶贫模式基础上探索出了以党建为抓手,聚焦五大振兴,并以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反哺乡村公用事业的乡村振兴模式。
碧桂园实施以基层党建“夯基垒台”为抓手,由集团党委领导指挥集团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有效推动基层党建提档升级,建强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为乡村的长远发展锚定正确的方向,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碧桂园与240个村结对共建,联动党员干部、优秀农村青年、妇女、致富带头人等,打造党建共建平台,建立村民理事会等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集聚起强大动能。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在公益方面,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集团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累计社会慈善捐款已超90亿元,帮扶项目涉及全国16省57县,助力超49万人脱贫。并查出脱贫不稳定户2111人,对原深度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共5518人进行动态监测,采取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粤菜师傅、家政月嫂、产业工人等职业技能培训,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一方面以基层党建“夯基垒台”为抓手,做好顶层设计,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以人才促进产业转型、以文化提供精神支撑、以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另一方面投入开展乡村公用事业等,以产业模块产生的效益反哺乡村公用事业,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认为要壮大农村产业,要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济体系和生产体系,就要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的产业。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将农村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和整合,充分激发各类要素和主体活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新业态的涌现形成要素资源的协调发展,打破产业融合发展的壁垒。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结合帮扶县资源禀赋,深耕各县特色产业项目,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共建共享产业模式。例如深化扶持东乡刺绣产业,搭建东乡刺绣产业链和公益品牌体系,建立“企业+带头人+产业枢纽+绣娘”产业模式,打造“塞昂花儿”自有品牌,目前已覆盖超1035名东乡妇女,累计帮销超220万元。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刺激农村产业发展助推项目稳定运营和突破发,结合地域特点,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工商企业等,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培育知名品牌。并凭借多年扶贫实践经验和500强企业运营管理优势,联动政府、合作社、金融机构、村集体等关注三农工作的伙伴搭建“乡村振兴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合力,凝聚各方优势,高效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建立起供给端之后,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借助集团社区新零售品牌“碧优选”和助农品牌“臻碧乡”,将优质农产品从乡村快速运到城市社区打开需求端。截至目前,碧桂园共转化助农产品超690款,销售额约3.4亿元,惠及超11.81万人。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三产融合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依托产业集聚融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联结和融合,形成要素整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实现产业转型就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发挥人才的创造性。碧桂园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培育亟需的“三农”人才,构建多层次、体系化人才振兴项目,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在基层领导层面,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动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碧桂园结对帮扶县基层党支部书记“同上云党课”活动;联动中山大学举办结对帮扶县基层干部党史学习及乡村振兴提升班;在帮扶县组织举办“两委”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参与学习乡村振兴建设提升班;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开展调研学习;上半年,已组织367万人次线上线下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共培育东乡县、舒城县、兴国县等近310名县、镇、村领导干部;调研学习间接覆盖30多万人次。
在创业以及就业方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开展30期“清华碧桂园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2175人结业;联动职业及技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化培训,为乡村劳动力提供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截至目前共培训108047人,已实现就业62849人。
在人才储备方面,2019年起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发起“童心港湾”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已累计在全国运营134个“童心港湾”。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连续三年开展“心愿100”爱心助学行动,惠及贫困学子20万人次。
精神更富裕环境更美好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精神支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碧桂园重视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助力乡村移风易俗。举办乡村春晚及广场舞赛事活动,惠及102个村,参与群众15000人次,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1200万人次;助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如保护并搭建东乡刺绣产业和公益品牌体系,将耀州瓷(凤戏牡丹纹盘)引进为集团文创纪念品。
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碧桂园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抓短板,补弱项,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推动“三清一改”落地为第一阶段整治工作,以推动全域旅游、促使当地文旅产业大发展为整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建立起生态振兴系统性工程。例如,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发挥集团业务优势,在广东英德市连樟村等28个县53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等,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帮助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碧桂园结合政策部署、区域特点和生态布局,试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可造血、可持续的乡村建设路径闭环。联动物业公司推进“物业进村”,目前已在广东清远英德市、甘肃东乡沿洮河经济带项目引入碧桂园服务,围绕城市环境治理、市政公共服务、社区网格化服务等提供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推动企业公益模式创新。未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将继续努力,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编辑:秦晴
审核:万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zhsdw-no1